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李新伟:我在玛雅做考古
//www.workercn.cn2017-05-25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他们相信中国考古能力

  2015年7月,考古工作正式展开,工作地点是一处编号为8N—11的贵族居址,面积约4000平方米。2016年4月,考古队开始了对西侧北部建筑的正式发掘。其间不断有精美雕刻出土,包括与中国龙首酷似的羽蛇神头像、玉米神头像等。

  虽然发掘的是洪都拉斯最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但当地政府对中国考古学家充满信心。“这缘于他们知道我们在田野工作方面的能力,相信考古学家的基本素质。”李新伟说。

  费什也是强有力的学术后盾。他和哈佛大学的付罗文教授一起,促成哈佛燕京学社资助举办了为期10个月的中美洲文明培训班,招收了5名中国博士生。哈佛燕京学社以前主要是资助东亚学者到哈佛研究东亚文明,但这次很痛快就批准了这个项目,因为他们认识到鼓励东亚学者研究世界其他地区文明将是重要的学术生长点。

  面对新的课题,李新伟觉得自己的时间和知识储备都不够用。“新的雕刻出土了,就赶快问费什,看书查资料。但纸上得来终觉浅,从自己亲手发掘出的文物入手,那种领悟是读多少书都难以获得的。”

  当然,技术和学术上的争论还是有的。玛雅人认为建筑有自己的从死亡到重生的生命循环。他们会拆除旧建筑,等于杀死旧建筑,再在其废墟上覆盖新的台基,让建筑得以重生。因此,玛雅建筑经常如同俄罗斯套娃,最晚期的建筑下埋着多个时期的早期建筑。“了解这些早期建筑的情况,对讨论社会发展演变特别重要。但要用打隧道的方法,发掘起来很费事,分析起来也特别复杂,我因此和当地的技工就此发生的讨论也特别热烈。但就是在这样的讨论中,我们开始了真正的彼此了解,进入到融洽合作的境界。”李新伟说。

  在对比中更深入认识中华文明的特质

  考古人随遇而安的能力都挺强的。“这里的主食是玉米,吃多了不舒服。我们就教厨师做些中国饭,有时候也会自己动手。”

  安全也是问题。遗址所在地的城市圣佩德罗苏拉是世界犯罪率最高的城市之一,在街上手机被抢的概率很高。有军警把守的科潘,周围也发生过毒贩火并的事。还有蚊虫叮咬和热带病,去年流行过寨卡,参加发掘的年轻人都很紧张。

  李新伟也会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当地语言。“每周学习三次西班牙语,一是为了工作的方便。二是表明我们扎实开展工作的诚意。我们是想像哈佛大学一样,持续百年。”周末的晚上,听着邻居家庭大聚会的欢声笑语,也会想家。科潘明月升起的时候,北京已经是第二天清晨了。李新伟的女儿读高二,正是关键时刻,爱人工作压力大,身体又不好,真是天涯已远,家更在天涯之外。

  到世界其他主要文明的核心地区进行发掘与研究,是中国考古学家的夙愿。2000年开始的“中华文明探源”项目实施多年后,这一愿望变得更加迫切。今年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了外国考古中心,中国考古“走出去”成为共识。参与项目的学者深切认识到,要认识中华文明的特质,必须要与其他文明进行对比,而加深对其他文明了解的最好方式,或许就是从基础的考古开始。

  虽然大家对玛雅文明才有了些初步了解,但已经感受到亲手触摸另一个灿烂文明的震撼,也引发出一些关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不同道路的思考。

  “在玛雅做考古,可以感受到人类社会的发展道路如此丰富多彩,这正是我们走出去考古的目的:放开视野,在了解世界文明的前提下体悟自身文明的独特,从而坚定文化自信。”李新伟说。(杨雪梅)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