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庞涛:与“民”有缘
//www.workercn.cn2016-07-22来源: 检察日报
分享到:更多

  

  “各位听众,大家好,我是检察官庞涛……”北京广播电台《警法在线》栏目里响起了庞涛的声音。作为嘉宾主持,他正在向听众分析几起面向大学生的零门槛“校园贷”案例。

  庞涛的嗓音富有磁性,普通话标准,回答问题时机智灵活,听众能感受到电波彼端一定是一位阳光、有活力的检察官。第一次听到主持人称呼他“庞检”(检察院里,大家往往这样称呼院领导)时,庞涛有些不好意思,但他很礼貌地没有纠正,而是迅速投入了问题解答。

  “‘校园贷’看起来很美,有以下原因:非理性消费观念与淡泊的法律观念……社会诚信体系还没有建立,即便大学生最后没有还上贷款,但是对生活、就业各方面的约束不是很强。所以,还是愿意去贷款……”庞涛的分析简洁、清晰,很受听众欢迎。

  “有的学生贷款6000元,但是到手只有5000元,该如何维权?”主持人替听众提出问题。主持人话音一落,庞涛立即作出回答:“《合同法》中有明确规定:不得预扣利息。还款时,大学生应以5000元为本金进行偿还,不过要保存好证据。”

  “是否应禁止‘校园贷’?”对这一问题,庞涛的分析很理性:“法无禁止即可为,目前这种方式是合法的。不过,针对这种贷款的特点,主管部门可以要求学生提供一定担保——如房子、物品,或者有偿还能力的保证人,以从根本上解决‘零门槛’带来的后患。”

  电波是美丽而无形的纽带,将民事检察官庞涛的工作生活与彼端的听众紧密地联系起来。通过一个个案例,庞涛将他的法学心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普及给大众。

  采访中,能感受到单位同事对庞涛的喜爱。不久前,庞涛当选为该院“青年委员会”负责人。“庞涛是高票当选。”平家友说,“他是那么年轻、富有朝气,稳重、内秀,这在同龄人中并不多见,我们愿意给予他最美好的祝愿。”(郑赫南 赵晓星 吴敏)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