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农民工-正文
余建春:物流打工者和他的“数学猜想”
//www.workercn.cn2016-07-21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为了维持生计,他每天从早晨8点到晚上10点要包装整理上千个箱子; 在每晚有限的业余时间里,他带着纯粹的兴趣沉醉于自己的“数论世界”

物流打工者和他的“数学猜想”

中工网记者 余嘉熙 中工网记者 闵亚平 文/图

  余建春在浙江大学阐述自己的推演过程。

  因为在浙江大学的讲台上与教授、博士和硕士生们一起分享讨论自己在数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一位叫余建春的物流工人连日来在网络上受到众多网友的追捧。

  如今,面对接二连三的电话,这个来自河南新县的33岁小伙有些不适应。余建春在接受《工人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我也没想到,就在课堂上讲了一个半小时,就被大家关注到了,其实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打工者。”

  余建春的社会身份,几乎和数学没有一点关系,而且干的是“苦力活”。作为浙江杭州的一家物流公司的包装工,他的工作强度很大,每天需要从早8点干到晚10点,包装整理上千个箱子,以便能够拿到每个月3000多元的工资。

  “我就是单纯的喜欢数学而已,在外漂泊10年了,过得挺辛苦的。”余建春说,自己一个月前从老家新县盖完房子后赶到浙江杭州,成为一家物流公司的包装工。

  2006年6月,余建春开始了外出打工的生涯,武汉、苏州、开封、东莞、上海、北京都留下过他的身影,工作岗位也从保安、生产车间工人等多个岗位轮换,“勉强糊口而已”。

  平时里,余建春和普通的打工者一样,需要生计而忙碌。不同的是,有一个爱好他始终未丢,那就是研究数论。

  由于平日里工作繁忙,他只能利用每晚有限的业余时间沉醉于自己的“数论世界”,带着纯粹的兴趣他反复推演自己的一些数学猜想。每当有了新的推演结果,余建春都会迫不及待地向打工所在地和国内的一些知名大学投稿。

  但遗憾的是,近十年来,余建春投出的手稿“无一幸免”,全部石沉大海。余建春说,每次有了新发现,自己都会特别有成就感。“虽然不知道是否正确,但我能享受到那种快乐。”

  一次次投稿的“落空”并没有打消余建春的积极性。10年来,虽然一直投稿无果,但他却是一直“乐在其中”。桌上的手稿也是越积越厚,向学界投稿成了他多年坚持下来的习惯。

  好事多磨。今年6月,一封来自浙江大学数学与科学学院蔡天新教授的邀请邮件,打破了余建春的生活,也让他有些“激动”。因为这是近十年来,他无数次投稿后第一次从学界收到回复。

  事实证明,余建春这次能收到蔡天新教授的回复也并非“运气”。身为国内数论方面的专家,收到别人寄来的推演手稿对蔡天新来说也并非什么“新鲜事”。

  而这一次,蔡天新却对这位来自民间的投稿者产生了兴趣。蔡天新说:“收到余建春的手稿后,发现他推导出连续自然数立方和表立方数的一个通式,结论正确。”虽然后来在维基英文版查到结果已有外国同行做出,但还是决定邀请他带着自己的研究成果来学校参加讨论班。

  由于余建春所在的物流公司一般不允许请假。赴约当天,余建春“义无反顾”地跑了出来,他先乘385路公交到地铁站,坐1号线到武林广场站,又再乘坐21路到浙大附中,最后步行到浙江大学玉泉校区。

  将近一个半小时的路程虽然折腾,但一想到能够有机会和学界专家和学者交流切磋,余建春就精神十足。

  当真正站上浙江大学讲台,面对着台下的学界教授、博士生和硕士生。余建春说,刚开始有些不太自信,很紧张,拿着粉笔手都是抖的。但是很快余建春就进入了状态,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他推演了自己的5个数论发现。

  余建春没有想到的是,专家学者们听完他的推演后,认为他的想法新颖,部分结果有一定深度。余建春推演5个发现中,有两个亮点:一组卡迈克尔数的判别准则和一系列高次同余式。

  蔡天新教授验证了余建春提出的公式,他认为余建春推演的“卡迈克尔数”的判别准则最具价值。“一定范围内,余建春的发现能够以更高的效率找出更多的‘卡迈克尔数’。”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