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庞涛:与“民”有缘
//www.workercn.cn2016-07-22来源: 检察日报
分享到:更多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民事检察处检察官庞涛

  □12年后的他谈起民事检察工作,用的是“喜欢”“感兴趣”“有意义”这些词汇,再也记不起当初的“畏惧”之情了。

  □“小伙子,这案子的确办得不错,你写的抗诉书很有道理,最终说服了合议庭。”

  □“申请人越是情绪激动,越需要我们的耐心和细心。”庞涛和气地笑着倾听了王女士的诉求。

  □在一分院政治部主任平家友看来,庞涛是个“干净”的青年,“他对自己要求很严,很朴实,让人放心,不会走偏。”

  初识庞涛,是在2011年,当时我们需要报道一个鲜活的民事抗诉案例,于是在北京市检察院第一分院民行检察处,第一次见到年轻的检察官庞涛。

  同为“80后”,但面对我们,庞涛微微有些腼腆。可一旦说到案子,特别是其中的难点、焦点问题,庞涛多少抛开了拘束,虽然还是话不多,但关键的话一句也不会缺——这是出庭检察官的优秀特质之一。

  今年“五一”前后,我们接到任务,要采访北京市一位获得“首都劳动奖章”的检察官,于是再次来到北京市检察院第一分院。恰好之前几天,我和庞涛也在沟通一个民事抗诉案件的采访事宜,想着抽空要见一面。没想到,在会议室,一分院宣传处长笑着对我们说:“这位检察官庞涛,就是今年的‘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欢迎你来采访他。”我这才知晓,庞涛又有了新进步。

  

  2005年7月,土生土长的北京小伙庞涛,从中国政法大学法学专业毕业。他原以为自己会被分配到公诉部门或者反贪局,没想到在入院培训后并在反贪局锻炼一阵子后,他到该院“民事检察处”(2013年更名,即原民行检察处)报到了。

  在庞涛的印象中,当时民行检察部门算是院里的“冷门”——人少、年轻人更少。最开始,民行案件让庞涛有些“畏惧”感。“毕竟没办过这类案子,不知道需要的法学知识和大学里学到的书本知识是否一致,心里有些没底。”困惑中,庞涛甚至想,先在这儿工作一阵子再说,不行再找领导申请换个部门。

  没想到的是,庞涛的这“一阵子”竟是12年。12年后的他谈起民事检察工作,用的是“喜欢”“感兴趣”“有意义”这些词汇,再也记不起当初的“畏惧”之情了。

  这一转变,庞涛觉得,还是根源于民事检察工作自身的魅力。

  早在上大学时,庞涛曾作为父母的代理人,到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出庭应诉过。“我来自北京的普通劳动者家庭。上大学的时候,家里有一次遇到房屋纠纷。刚好我对民法理解多一些,没想到派上用场了,最后打赢了官司。这让我觉得:民法很有用!”庞涛说。

  这种“有用”的感觉,也迅速在工作中一遍遍刷新庞涛的触觉,让他对民事检察工作与“公民的人生幸福密切相关”有了更深的认知。

  2010年的一天,70多岁的李老汉来到北京市检察院第一分院,找到了民事检察处,请求检察机关抗诉监督。原来,李老汉与爱人张某虽然结婚几十年了,但感情一直不好,分居生活。2005年分居期间,在李老汉不知情的情况下,张某买了一套北京市大兴区的商品房。2009年,张某将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但登记在她名下的这套房屋,以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出售给了儿子小李。之后,她与李老汉办理离婚。2010年,得知此事的李老汉,将前妻张某和儿子小李告上法庭,要求确认母子间的房屋买卖行为无效。而法院认为,小李买房的行为构成民法上的善意取得,房屋买卖行为有效。

  “请检察官一定要帮帮我啊!”满脸皱纹的李老汉流着泪向庞涛述说了自己经济困难、没有固定住处……他一再表示,如果房子就这样没了,晚年生活也就没了着落。

  送走李老汉,庞涛陷入了沉思。“这案子远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庞涛深入研究了案子有关情况,又查找了相关案例、法律规定。之后,他得出了一个基本判断:该案虽然看似一起普通房屋买卖合同纠纷,但实际上存在两大问题。其一,根据婚姻法,夫妻一方未经另一方同意出售房屋,不应认定买卖合同有效;其二,家庭成员之间的房屋买卖行为有别于一般人之间的房屋买卖行为,小李应该更易于了解所购买房屋是否经父亲同意,所以不能简单认定其构成善意取得。再结合李老汉的个人经济情况,庞涛觉得“这案子抗定了”。他从法律规定、举证责任、生活经验等多角度,条分缕析、充分论证后,精心撰写了抗诉书。

  不过,案子抗到法院后,承办人是一位资深的审监庭审判长,他笑着对庞涛说:“这案子估计没戏,当时在民庭审理时我就知道,当事人矛盾尖锐,调了很多次都没成功。”

  几个月后,庞涛收到了再审法院改判的判决书,完全采纳了他抗诉书中提出的抗诉意见。后来,那位审判长再遇到庞涛时,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说:“小伙子,这案子的确办得不错,你写的抗诉书很有道理,最终说服了合议庭。”

  虽然李老汉事后对庞涛万分感激,但庞涛只淡淡地说了一句:“老爷子的晚年生活有了着落,我心里就踏实了。”

  通过一宗宗个案,庞涛渐渐体悟到:“民事检察虽然不似反贪、公诉那样惊天动地,但每一个小案子背后,都可能是一个人甚至一家人的人生幸福。而且,很多来检察院民事申诉的人都是弱势的,对他们而言,检察官的关注本身,便具有非凡的意义。”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