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欧丽娟:红楼内外 极简人生(图)
//www.workercn.cn2017-09-15来源: 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贵族之家”的风范与节制

  欧丽娟常受邀去做“贵族世家”之类的演讲,她乐于讲这个主题。《大观红楼》里也表现出对贾府贵族生活秩序的赞美。

  “我们要先了解,贵族的意义到底是什么。”雍容的穿戴,精致的生活,铺张的场面,统统不是欧丽娟所定义的贵族,“仅有这些,就是金光闪闪的暴发户啊!贾府不是暴发户。”那贵族是怎样的呢?“是内敛低调的优雅,是历史沉淀的温润。”

  “贵族是精英文化的一部分。他们处在经济的上层,从小接受跟文人一样透彻的庞大的知识教育。和一般文士不同的是,他们还受到历代相传的深厚家风的规范。”在欧丽娟看来,贵族必须自我节制,“这是文明的一部分,有克制才算贵族。”她又引申到现代生活,“西方的自由建立在尊重别人、提升人格和自我控制上。所以自由不是放纵,林黛玉的那种自我放纵谈不上自由。”

  趣味也定义不了贵族。欧丽娟觉得,好似有一定审美追求的中产阶级,“品位其实是比较庸俗的。”“那些自以为是贵族的人,我只好说,往自己脸上贴金,你们是弄错了。连张爱玲都不算是贵族。”

  在她的定义里,“真正的贵族”不仅要有精神财富,也要富而好礼、宽柔待下。

  欧丽娟的自我要求很严,要在自己的标准里生活得像一个“贵族”。

  “精致文化的传统,要靠分层(分工)来实现,我们现在当然不可能复制等级制,让下人帮你打扫。但是可不可以学会像贵族一样,也把你的生活简化?”欧丽娟说。

  在她看来,贵族生活的本质,不是豪奢的盛宴、昂贵的化妆品或其他物质满足,而是极简生活。她和学生们聊天,说十二金钗都是用最简单的肥皂洗头发,她鼓励学生们尝试。“我们可以活在世界里,但是不要让世界活在我们的心里。你要变成你自己的贵族。”

  她要求自己过极简的、节能的生活,不在无谓的物质层面有所追求。她不用手机,是为了不在网上聊天,把时间留给学术研究。家里有电视,主要是先生看,她偶尔看看Discovery的纪录片。纯书斋的生活给了她另外的馈赠:因为较少晒太阳,她的皮肤比较好,她如此解释自己的保养秘诀。“我们已经把太多时间花在额外的事情上,花了很多力气去迎接社会的标准,这样就没办法去做文化的承担者和追求者。”

  欧丽娟对环保有一种信仰般的执著。在大陆为期一个月的讲学,她带了一块水晶肥皂,为了手洗衣服——这是她在台湾就有的习惯,她家里没有洗衣机,所有的衣服都是手洗。一方面,她认为洗衣机浪费水而且不环保,她不用化学成分的洗衣粉。另一方面,她觉得人应该为自己的生活劳动。“这个过程是用劳动和日常生活达到一种均衡,让你回到真正的生活本身。”她说,手洗衣服的另一样好处是——因为辛苦,所以一件衣服在可洗可不洗的时候,就会考虑是不是再穿一天,减少浪费。

  她很反感浪费。在北京,她不希望有宴请;如果一定要吃饭,那饭菜不要剩下;如果真的剩了,她会打包带走,当作夜宵或者第二天的早餐。“你在书里看到贾府吃饭排场很大,只有这样的大场合,才会有情节发生。他们不会浪费,我有证据的哦,他们不剩饭,剩下来的会给比较亲近的下人吃。”她指着桌子上的葡萄,拟作是一桌盛宴。

  出版社的工作人员觉得她喜欢吃葡萄,又买了一点。“之前的还没吃完呢。”她顺势讲起生态循环,“就算是吃葡萄,我会把葡萄皮埋到土里,可以转化成养分,就不用再浪费你的塑胶袋。”她突然想起来,“装葡萄的袋子呢?拿给我,我要收起来。你们太浪费啦。”

  采访快结束的时候,欧丽娟忽然说要回房间拿个东西,然后匆匆走了。回来的时候,她手里多了一个空的矿泉水瓶,她把杯子里剩的柠檬水倒了进去,“这样就不必再和酒店要瓶装水了”。

  “学术即人格。”欧丽娟相信,平时怎么要求自己,就有什么样的人格,“对我来讲,小小的自我真的不重要,自我越小,越能够明白人家在想什么,越能想清楚:一个人活着不只是享受自己人生的福禄寿考,而是对这个世界负有责任。”

  采写/本报记者 张知依

  插图/沈心海 戴敦邦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