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欧丽娟:红楼内外 极简人生(图)
//www.workercn.cn2017-09-15来源: 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红楼女性的价值在于“齐家”

  《大观红楼》脱胎自欧丽娟的网络公开课的底稿,计划出版四卷,已经面世的两卷,一本是总论,一本讲小说中不太受关注的某些女性,她们构成了“母神系统”。

  “《红楼梦》在宣扬女性价值的同时,是隐含着性别偏见甚至性别歧视的,觉得《红楼梦》在性别上非常具有革命性,这是一种想当然。在女性地位是次等的状况下宣扬女性的美好,不是没有实质内容的想当然吗?”欧丽娟这个说法,和通常的认识不一样。

  “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 贾宝玉这句话经常作为褒扬女性、贬低男性的证据被援引,但在欧丽娟看来是一种误读。“这是不对等的比较,‘女儿’是未成年少女,还没有其他社会身份与相应的责任;‘男人’则是成年男性,已经承担了多种社会职能。从逻辑上说,‘女儿’和‘男儿’、‘女人’和‘男人’的对比才有意义。”她说,一旦“对等比较”,就会发现宝玉的逻辑错误:“第七十七回,宝玉分明说‘女人个个是坏的’,‘只一嫁了汉子,染了男人的气味,就这样混账起来,比男人更可杀了’。”

  “女儿”和“女人”不同。“清代有人将女人划分成两种,早慧聪明卓有才华的,会被比喻为谢道韫,女孩的才华会成为包括父亲在内的整个家族的骄傲。”在欧丽娟看来,林黛玉就是停在了这个阶段。“如果一个女儿不曾早夭,就会被期待被培养成写《女诫》的班昭,也就是对家族有贡献,成为女性的道德导师。”

  欧丽娟认为,人们读《红楼梦》怀有一种“少女崇拜”,而没看到成熟女性的胸襟与才略,所以在第二卷里,她把目光转向贾母、王夫人、贾元春、刘姥姥……她们是“齐家”的典范。“对于传统知识分子而言,‘齐家、治国、平天下’形成了人生实践之最高理想的同心圆结构,‘齐家’与‘治国’分享了人生同等的意义,所以曹雪芹在第十三回以回末诗‘金紫万千谁治国,裙衩一二可齐家’来赞美这些齐家的女性,表达了‘齐家’这一女性的价值所在。”

  欧丽娟解读《红楼梦》,很重要的一面是剖析贾府的伦理秩序,并给予肯定。她认为,在男女等级森严的体系里,持家很重要,是女性能力的一种施展。不过她表示,“齐家”并不代表她个人的女性观念。“一个研究者所研究的文本事实,跟她自己的价值观是两回事。女性现在也可以走出闺阁,可以求学,担任公职,施展才能。这个时候说女性的最高自我实践是齐家,明显不对。”

  欧丽娟觉得,“现代女性当然可以不把家庭当作唯一,甚至可以选择不结婚。但如果女人有家庭,要不要把齐家当成一个最完美的状态呢?抽象来讲当然是。因为我们都希望家庭幸福圆满。”她话锋一转,“但问题是,你要不要牺牲事业、牺牲自我,以家庭圆满作为生活目标?《红楼梦》的时代没有这个问题,那时一个女性的全部就是家庭。可现在的女性不同,她必须有更大的智慧和学养来面对这个新状态。”

  对未婚女生择偶,欧丽娟的看法是:“选对象的时候要认真。女孩当然要找一个喜欢的人,他足够开阔地来支持你的事业,如果他不能接受你有自我,那你可能就要踩刹车。但大部分女生的悲剧是,喜欢上了就结婚,之后才发现,因为之前没有足够的智慧判断,价值观并不符合,然后造成痛苦。”

  欧丽娟觉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并不是全然的礼教吃人。“今天每个人婚恋自主,可是拥有选择权的人也会付出不一样的代价,所以离婚率这么高。但不要误会,不是说老人家的判断一定对,但他们有时候是对的,因为他们经验多,可能会比你更清楚地了解到,你选的对象不合适。”

  “唉,我们现代人啊,就是常常把问题简化。”她感慨道,“任何一个制度,都不可能是绝对的好或绝对的不好。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大观园里的好榜样和坏偶像

  若如欧丽娟所言,《红楼梦》依然没有突破性别偏见,那大观园里谁是值得现代女性学习的榜样呢?

  “探春。”欧丽娟斩钉截铁,语气里带有探春多年未被人发现的遗憾。

  “只有探春。她能意识到自己怀才不遇的原因,就是因为性别。她说如果自己是个男人早就出去了,‘偏我是个女孩儿家’。通常人是会受到时代限制的,她竟可以在这种限制里意识到性别的不平等,然后没有抱怨,没有鲁莽的抗争,她身上有韧劲。这是一个非常理性的了不起的女孩子,用心胸消解这种不平等。”欧丽娟认为,在小说所设定的背景里,探春终有一天会成长为“齐家”的母神,如果是在现代,“就能有一番大事业”。

  “宝钗有各方面的优点,让她持家没问题,但她绝不会去发展个人事业。黛玉就没有这点意识,她承认女人就要安于自己的性别规划。所以‘黛玉粉’啊,缺乏探春的女性力量。”欧丽娟最担心女读者们以黛玉的缺点为榜样,“去学林黛玉的小性儿和率直,以为闹别扭就是女性的可爱,以为宝玉的选择就是完美。这是什么逻辑?一个有很多缺点的人,还可以被某一个人很爱吗?”

  这时,列席采访的男生补充说,根据他的经验,男性读者里钟情黛玉的也不在少数。“他们似乎很喜欢黛玉的率真和使小性儿。一个女孩对自己撒娇,想要什么却不说,其实能带来满足感,就是一种猫捉老鼠的游戏吧,把你放出去,再追回来。反而是各方面都做得特别好的女生,他们会觉得无聊或者搞不定。”

  听到这些,欧丽娟有点着急:“男人们不想要平等的、互相帮助成长的伴侣,还是需要那种满足他男权中心位置的女孩!那我只好说,不管男女读者,都是在林黛玉身上自我耽误啊。”

  “大陆怎么这么多黛玉粉?”欧丽娟感到不解,她有一个发现,“用你们的智能手机查查百度贴吧,看看‘黛玉吧’和‘宝钗吧’的人数。”

  记者立刻查了一下——“林黛玉吧”有4万关注、70万贴数;“薛宝钗吧”有4000关注,10万贴数;欧丽娟所推崇的探春,贴吧里只有几百人。“我们这个时代怎么回事?明明已经自由平等,鼓励女性追求自我,可是对林黛玉却有一种普遍的偏执,内在的自我还是追求林黛玉那种柔弱、受限于闺阁的形象。这不是很奇怪吗?”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