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陈秋强:乡贤文化的持灯者
//www.workercn.cn2016-08-11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一路风光一路歌”

  回顾历史能够发现:历代乡贤,代替或配合官府处理大量社会“公共管理”事务,包括架桥修路、挖渠筑坝、抢险救灾、尊师重教、纯化风俗、定分止争、稳定秩序等。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乡贤文化自明清以来,开始由盛转衰,近于凋敝;乡贤群体发挥作用的空间也愈加逼仄,近乎消弭。

  无论是传统的乡贤,还是新乡贤,都是乡村先进文化的代表,时代倡导乡贤文化,就是需要积极寻找那些代表着乡贤文化的新乡贤,让他们带领和指引着乡贤文化不断走向新的高度。

  在陈秋强的带领下,上虞乡贤研究会名声渐起,但他心里十分明白:文化作为软实力,只有服务于经济建设,服务于社会发展,才能产生固有的影响,发挥软实力的作用。

  于是,依托乡贤文化服务上虞经济建设,服务上虞社会发展,成为陈秋强和乡贤研究会工作的重头戏。

  2003年,上虞母亲河曹娥江十八里景观带建设在即,时任上虞市长的徐文光点名陈秋强和乡贤研究会负责十八里景观带文化策划。

  对这一任务,陈秋强看得很重。

  那段时间为了创意策划十八里景观带中以乡贤文化为题材的三组大型雕塑——“舜会百官”“东山雅聚”“春晖集贤”,陈秋强夜以继日地找资料、写文案,开智囊会、跑雕塑院,头发明显白了许多。

  景观带建成后,这三组雕塑夺得了全国城市雕塑优秀奖,十八里景观带亦跻身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如今走进上虞,无论在文化景点、旅游景区、道路景观,还是乡村文化设施乃至一些农副产品中,到处可以看到陈秋强和乡贤研究会花的心血、参与的足迹、留下的印记。

  大舜庙的重建、祝府景区的兴建、大龙山的开发是如此,“中国孝德文化之乡”的申报、中华孝德文化园的建设、七路一门的靓化工程是如此,“四季仙果”品牌的打造、“觉农仙毫”“白马湖醉鱼干”等农副产品的策划同样如此。

  2008年上虞乡贤研究会被浙江省委宣传部命名为浙江省首批“文化建设示范点”,是仅有的一个民间组织。

  陈秋强说:“如果乡贤研究会也算一张名片的话,文化+服务才能成为金名片。”

  一组数字或许能为这张“金名片”提供更好的佐证。

  15年来,上虞乡贤研究会共主办或承办“纪念乡贤杜亚泉诞辰140周年暨学术成就研讨会”“乡贤章学诚逝世200周年纪念大会”“国学大师马一浮诞辰120周年纪念会”“东山文化国际研讨会”等乡贤文化活动30余次。撰写出版《上虞乡贤文化》《谢安家世》《舜水长流》《上虞文史资料选粹》《上虞孝德文化》等乡贤文化资料、研究书籍30余本。在全区中小学成立了57所少儿分会,还在近年成立10个上虞乡贤研究会乡镇分会。继“2014乡村治理现代化高峰论坛”在上虞召开后,目前上虞全区有各类乡贤参事会93个、乡贤会员达1841名。

  近年来,上虞全区由乡贤出资的公益基金达到180余个,涉及文化、教育、养老等领域,本金总额达18亿元。截至2015年9月,上虞“虞商回归”工程共引进各类回归项目145个,到位资金116.6亿元。

  “在传承、弘扬和复兴乡贤文化中,我只是一个持灯者,能照亮的或许只是一段路程。如何才能够重现乡贤文化,重新捕捉到乡贤文化的真谛,这才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核心内容。好在现在加入乡贤研究会的人越来越多,政府和社会对乡贤文化的重视和支持更是力度空前。有无数持灯者源源不断的接力,乡贤文化定能长久庚续,星火燎原。”

  说这话时,已73岁的陈秋强,饱经风霜的脸上一片欣慰。

  (本报记者 严红枫 本报通讯员 陈荣力 刘金平)

1 2 3 4 共4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