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李刚田:豪华落尽见真淳
//www.workercn.cn2015-10-01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从心所欲不逾矩

  2011年,李刚田辞去《中国书法》杂志主编一职,“解甲归田”。他希望自己能在晚年多留点时间给自己,尽量减少社会活动,尤其是那些奢华而无聊的饭局酒席。

  “自强不息是年轻人的事,老了不能再逞强。”已近古稀之年的李刚田只想做些自己喜欢的事,写字、刻印、读书,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爱书、重学问、善思考,是李刚田在青年时代就养成的习惯。20世纪90年代,他刻了一方“刚田戒烟省钱买书”的印章,作为对自己的鼓励。

  当时因为房子有限,藏书太多,妻子常常对其唠叨。于是,他把室内的墙壁打了几个洞,穿上方木,四个书架腾空而起,床就放在书架下。虽然“未敢翻身已碰头”,但“一卷在手,无穷之游”的乐趣却让其得到极大满足。

  多年来俗世繁忙,李刚田却在研习书法、篆刻的同时,从未间断对艺术理论的探索和思考,治学严谨扎实。迄今为止,发表的专业著作就已经三十多本。“多少年来都是四点钟起床,起床就开始工作,当别人开始工作时我已经工作四个小时了。所以文章不断地发,作品不断地出。”

  研究了大半辈子书法,李刚田总结,书法有三个支撑,一是技术支撑,这是磨炼出来的;一是学识支撑,即学问的积累;一是思想支撑,即思想的深度。真正的书家应该首先做一个“读书人”“文化人”,既要有学识胸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又应有风骨情操,保持内心世界的纯净高洁。

  李刚田曾痛心感叹,当代书法亟待唤回的一种传统文化精神核心,而这也正是当下市场经济环境中书法界失落最多的。表面来看,当下书法作品的书写内容缺乏文化,只在技巧上挖空心机争奇斗艳,深层原因是作品文化属性及作者人格魅力的缺乏。“孔子所说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而今置道德于不顾,只剩下了‘艺’,这是最值得反思、最焦虑的问题。”

  2015年6月,《李刚田对联书法集》出版,书中收录了他十年间的书法对联作品二百幅。在后记里,他感慨,在青壮年时,也曾为了迎接展览和比赛,用尽心机进行书法创作,“如今老了,不再去想什么‘自强不息’之类的话”,写字又回归了“常态化”,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成为生命的一种表现形式。

  早在1986年,李刚田在山东烟台参加中国书协第二届理事会时,曾与当时已经80多岁的老书法家谢瑞阶共住一室。早晨5点钟,谢老与他一起到海边看红日出海,忽然回头问:“刚田,面对大海,你在想什么?”不等他回答,谢老又继续半开玩笑,却又很认真地问道:“人生应该怎样度过?”这一问题种在了刚刚40岁的李刚田心中。

  2008年,书法家周永健不幸患病去世,在研讨会上,包括李刚田在内的几位书友潸然泪下。事后他在文章中写道,“能使几位60岁的人如此动容的是什么?是一种真正解脱世俗的纯真情感,是对周永健崇高精神的礼赞,也是对人生深深的反思。年过花甲如何生活?谢老当年面对大海日出时是怎样的情结?”

  李刚田曾撰联语:“痴情刀笔蝴蝶梦,漫卷诗书杜甫心”,这或可作为他晚年生活与心态的写照,豪华落尽见真淳,向人本回归,向自然回归,愈加注重其内在的意蕴深厚,享受把笔临池时心手双畅、物我两忘的过程,让作品真正如其人、如其学、如其志;心无旁骛,拒绝一切诱惑,真正体验超然物外的做人至境,这是他给自己的回答。

  (本报记者 雷晓斐)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