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李刚田:豪华落尽见真淳
//www.workercn.cn2015-10-01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热闹中著一冷眼

  性格上的平和尔雅、不慕浮华深深影响了李刚田的艺术创作。虽然从事书法、篆刻创作几十年,但他觉得,“50岁以后,才突然发现了自己的风格”。

  在李刚田看来,如果一开始就抱定要塑造个人风格,那你的风格就是“做”出来的。只有通过长期的学习,将自己的性情禀赋自然融入其中,蓦然回首,真正的风格才会水到渠成。

  相较表面的精巧,李刚田更喜爱内里的平实大度,内在的动势藏于外在的静感中,直而不肆,光而不耀。他在多个场合中提到,明清以降一直到民国的文人书法对自己的影响很大,这种“庙堂气象”正是自己多年的追求。

  “草色遥看近却无”,李刚田认为书法创作里应该保有这种不可捉摸的传统文化气息。

  展览时代,作品进入展厅,书法创作愈发需要在形式上做足文章,一些求新求变者喊出了“不与古人同、不与时人同、不与故我同”的口号,希求在短时间内彰显自我、吸引观者。但李刚田却在这一“热闹中著一冷眼”,书法形式的创新需要突发灵感,但对文化的酝酿积累是一个长期过程,应将顿悟与渐修结合起来,两者都不可偏废。

  “展览体如同走T台服装模特的表演,只存在于舞台而不能使用于生活。又如精制的果脯,虽然美味,却丧失了原生态水果的味道。”李刚田说。

  30多年的职业创作生涯,李刚田坚持自己的风格,不把形式上的争奇斗艳作为努力的方向。他相信,书法不仅是让人“看”的,更是让人去“读”。人们不仅欣赏其外在的形质之美,更应品读其中的意味,从中感受深渊与博大,在文采风流与翰逸神飞的无间交融中,感受作者的气质禀赋、修养情操与人格魅力。“有的字因为笔墨效果好,在展厅里很动人,但是引到集子上,就露怯了。笔墨的外衣剥落后,点画、结构的弊端暴露无遗。我的字可能在展厅里不是那么夺目,但印在书上,还每每可看。”

  当代书法界中很多名家都对李刚田的坚持表示赞佩。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认为,他的创作表现出了“硕人颀颀”的落落大方之美,艺术于其不是“玩书法”,而是古人所说的“敬事”。

  “他并不刻意追求形式上的新奇炫目,也无意一求笔墨宣泄以动人心魄。”在这个追求标新立异的时代,张海觉得正是这种坚持与传承,使得李刚田“在传统之中找到了弘扬自我的基础”。

  书画篆刻家洪亮也曾在《李刚田丙戌书法变法》中对他“有变、有不变”的篆书创作大加赞赏,“超越与突破是需要深厚的学养、功力和开阔胸怀等多方面支持才能实现的”,因此李刚田的“突破”弥足珍贵。

  当然,也有人对他的“过于保守”表示质疑,网上甚至有书友觉得他像个老农民,老实而缺乏才气。李刚田对此付之一笑,信手写了篇《老实人说》的散文回应了书友的困惑。

  “愚者长悠悠,智者长戚戚”,他在文中称自己确实深知才情有限,所以吾日三省吾身,崇敬古人与学问,因此“傻有傻的福气与快乐”。

  作为“老实人”,李刚田承认无法割舍对传统的情结,采取了“不薄今人爱古人”的创作态度,在守成中突破,在突破中传承,以“春柳之渐染,似残雪之消融”求得艺术创作的新境界——既雕既琢,复归于朴。

  文末,一句“噫嘻”,一切尽在其中。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