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跨越四代没有血缘关系的亲情
//www.workercn.cn2017-09-13来源: 辽宁日报
分享到:更多

  2009年7月,郭洪梅和李勇把姥爷接到身边。这是姥爷生前与他们一家三口的合影。(采访对象提供)

  核心提示

  一位85岁的老人,因为养女的离世彻底失去依靠。外孙女郭洪梅与爱人李勇商量后,把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姥爷接到家中。此时,郭洪梅33岁,儿子刚刚出生6个月。此后8年里,一天天长大的儿子,也在耳濡目染中传承了父母的爱心和孝心,用一件件温暖的小事,延续着这段没有血缘关系的亲情。今年8月16日,省妇联公布了2017年度全省最美家庭标兵户的15户名单,郭洪梅家庭名列其中。

  9月3日下午,记者在营口市鲅鱼圈区一个普通民宅里见到了拄着双拐的郭洪梅。让记者吃惊的不是带给她诸多不便的双拐,而是乌黑的头发。郭洪梅说,因为做完乳腺癌手术后进行了半年化疗,她不得不剪掉头发,新头发长出来后就是这样乌润发亮。

  采访从墙上挂着的一幅十字绣开始。这个主题为“家”的十字绣,是一名学生2009年送给郭洪梅的。听说自己的老师把没有血缘关系的姥爷接回家,这名学生就绣了这幅镶嵌着“幸福”“吉祥”等祝愿的“家”。

  那一年,郭洪梅当上母亲。儿子6个月时,她把无依无靠的姥爷接到自己家。从那时开始,她所做的每个决定,都会遵从内心的感受。但在此之前,她的人生颇为无奈,两次面对上大学的机会,最后的选择都让她心有不甘。

  一个无力支持她上大学的家

  1993年4月,郭洪梅17岁,正在盖州市梁屯乡中学读初三的她,第一次面对选择。作为当时全校最优秀的学生,老师说她中师、中专、高中都能考上,去哪儿取决于报哪儿。考虑到家里的实际情况,郭洪梅报考了每个月会有几十元补助的中师。考试没有意外,她以全乡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营口市第二师范学校。

  1997年中师毕业之际,郭洪梅第二次面临选择。学校要在两个毕业班中挑选两名优秀学生干部保送上大学,一个是去辽宁师范大学,一个是去当时的沈阳师范学院,作为班级团支部书记的郭洪梅非常有希望。然而,当郭洪梅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家人时,父亲的一句话击碎了郭洪梅的大学梦:“你弟弟马上就到了结婚年龄,正是需要用钱的时候。”

  20年后,郭洪梅回忆当时的情景时,她说心里有遗憾,但从来没后悔过。“我在师范读二年级时,弟弟就辍学打工了。第一个月工资就200元,他全拿给我当生活费了。弟弟为我做的已经够多了,我也得有个姐姐样。”郭洪梅说,她回到学校,主动放弃了保送名额。

  第二次错过上大学的机会,郭洪梅非常失落。不过,中师毕业后开始的教师生涯,很快就让她的生活充实起来。几年时间里,郭洪梅不仅从最初分配的梁屯中学调到盖州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还把每个月1000多元的工资积攒成了几万元的存款。

  2005年,母亲的糖尿病严重到了需要透析的地步。此时,家里人听到的劝说都是放弃治疗——“这种病就是往无底洞里扔钱,没听说谁治好了。”唯一坚持治疗的声音来自母亲的养父,也就是郭洪梅的姥爷:“给你妈治治吧,别让她白养你一回。”

  20多天的住院治疗,终于让母亲可以艰难地维持生命,也让一家人学会了腹膜透析的操作方法。母亲出院之后,父亲负责在家做腹膜透析,郭洪梅负责每个月近3000元的透析药物。母亲的最后两年半,活得格外艰难,但是家人就是不肯放弃,一直努力到她已经无法再用药治疗了。

  这两年半的时间里,让郭洪梅难忘的还有一个蹒跚的身影。同住一个村的姥爷,每天上午一趟、下午一趟,就像上班一样准时地来看望养女。陪卧床的养女说说话,给买一点吃的,帮着擦脸、倒尿,哪怕自己感冒发烧也从未耽搁过一天。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