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非典型农民画家熊庆华:周围人不喜欢画什么我就画什么
//www.workercn.cn2017-06-19来源: 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周围世界排斥我,我就得以两倍排斥它”

  “别人不喜欢画什么我就画什么。”这话讲出來是有几分霸气的,这可不是熊庆华成名以后才做的事,其实他一直是这么想的。

  6岁的时候,熊庆华像所有这个年龄的小孩子一样爱胡乱地涂鸦,不过现在自己回想起来,仿佛从那时起他就比其他孩子多了一些对画面的考究。十几岁的时候,他开始辍学专心钻研画画,毕加索是他那时主要的学习对象。自学的道路上,还有数不清的画册,他一本接一本地看,琢磨里面的构图和色彩。

  熊庆华有两个经常与他谈论画画的表哥,其中一个表哥是专业科班出身,在美术学校学了许多年画画。他经常扮演给熊庆华“泼冷水”的角色,“一个农民再画能画出什么名堂来”、“劝你好好画点好卖的画”,这些都是过去表哥经常在他耳边唠叨的。表哥自己的画很受远近邻里的喜爱,他画山水、画树木,村民们看了都说“好看”,画自然一幅一幅卖出去,被人挂在屋里当装饰。

  “我表哥是大家喜欢什么他就画什么,我就是别人不喜欢画什么我就画什么。”熊庆华和表哥正相反,他不想这样做,也学不会这样做。他说“我表哥毁就毁在欣赏水平不高”,久而久之表哥也不理解他了。

  另外一个表哥,熊庆华叫他“三哥”,三哥对他则是鼓励为主,熊庆华自己心里也一直记着,一定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

  “好像这个周围世界排斥我,我就得以两倍排斥它,然后用一种暴跳如雷的形式进行发泄。”

  不过,你若问熊庆华为什么用这个色彩、为什么用那种构图,其实他也没法罗列出个一二三来,他只知道,只要在农村这片土地上,他就拥有可以倚靠的灵感。

  从“蠢材”变成“画家”

  “村里人是只要能赚钱,对你的态度就180度大转弯。”谈起同村的乡亲父老,熊庆华这么说。在过去的20多年里,他几乎是村子里唯一一个留守青年,他做过的工作几乎没有超过10天的,因为固执地坚持着“不知天高地厚”的画家梦。村里人都口无遮拦地叫他“蠢材”,他说:“在我们家乡没有什么词比这个词评价人更低劣的了。”

  其实直到现在,若有人问起同村的乡亲“熊庆华画得好吗”,得到的答案通常是“看都看不懂”,不过这次,没有人会叫他“蠢材”,取而代之的一个词是“画家”。村民们眼睁睁看着有城里来的大车一幅幅装走熊庆华的画,一切就开始悄悄变化了。有着敏感触觉的熊庆华早就感受到了,不过他并不在意。当然,作为一个食人间烟火中的凡人,他的成功必然地让他的言谈举止间多了几分自信和笃定。

  以往因为喜欢各种技术活(电工、木工、无线电),左邻右舍的电器、日用品坏了,都喜欢找他修理——当然都是免费服务,他也情愿,但现在鸡毛蒜皮的小事都找他,这让他实在应付不了。最近几年他慢慢学会了拒绝别人的请求,在各种各样的拜托、请求中学会挑选,多留点时间给了自己。不过,至今还没有觊觎他的钱向他借钱的,这让他倍感欣慰。

  对“蠢材”的评价和村里的风言风语,熊庆华不置可否,用他的话说,年轻时候确实什么都干不好,除了画画能坚持下来,所以也只有坚持画画这一条路可走。当然一直如影随形的确实是一种莫名的“信念”。

  当完成拖拉机主题的画作《我的法拉利》最后一笔的时候,熊庆华的内心突然升腾起一种莫名的预感:“我要成功了”。他的预感是对的,老同学偶然间帮他拍照发到网上,他红了。那一刻他真正感受到了“红”的滋味,他没靠拉关系,没靠阿谀奉承,就这样没法抵挡地受到了欢迎。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