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人物资讯-正文
董方军:沂蒙赤子的拥军爱国情(图)
//www.workercn.cn2016-11-24来源: 法制日报
分享到:更多

图为董方军(左一)看望特等伤残军人朱彦夫。阴微摄

  蒙山高,沂水长,军民心向共产党……一曲《沂蒙颂》感染了无数勤劳勇敢善良的沂蒙儿女。革命战争时期,沂蒙山区人民为共和国的诞生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铸造了“沂蒙精神”;和平年代,“沂蒙精神”依然激励着每一位热血青年,董方军就是其中一位。

  董方军1972年出生于山东沂源一个偏僻山村。从1992年辞职创业至今,他边创业边拥军,拖着伤残之躯捐助抗战老兵,安葬散葬烈士,吸纳转业复退军人和军嫂就业,被誉为“拥军铁人”。而今,他带领的拥军团队跨越行业,拥军举措不断创新,拥军足迹遍及全国。董方军以自身经历生动诠释了一份拥军爱国情怀。

  辞职创业不忘拥军

  17岁那年,董方军进入山东省沂源县徐家庄乡税务所担任协税员。

  3年的协税员工作让董方军发现,当地纳税大户中,转业复退军人所占比例较大,创新型产业的创办人大都有过军旅经历。这让他感慨不已:“当过兵的人,干啥像啥,干啥成啥!”

  1992年,董方军开始辞职创业。回忆当初的选择,董方军说,是全国范围内大批转业复退军人创业的成功,让他跃跃欲试。

  但创业起步阶段,董方军尝尽了失败的滋味。在了解研究柳传志、宁高宁、王健林等一批有军旅背景成功人士的创业经历后,他发现了一个规律:军队能磨砺出成功企业家,最好的商学院不在名牌大学,而在军营。“从拥军开始,学习解放军的精气神!”董方军找到了一把“金钥匙”。

  董方军干啥像啥,从山东起步,他的业务相继拓展到北京、深圳、香港等地。在董方军看来,计划安排很周全,未来自己创业机会会更多。

  从沂蒙大山里走出来的董方军,多年来一直传承着英烈精神,坚持并实践着自己的信念。他热心各项社会公益事业,扶残助残、捐资助学、修路架桥、扶贫救困、拥军优属,成为当地最受欢迎的爱心“明星”。

  有人说董方军是折翅的雄鹰,有人说他是成功的企业家,还有人说他是慈善家,但他始终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虽然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且有政协委员、青联委员、优秀企业家等很多头衔,但董方军最愿意人们称他为“公益追梦人”。

  拥军优属抚慰英烈

  1998年,正当董方军的事业蒸蒸日上时,一场车祸导致他右腿残疾。在人生最无助的时候,当地民政局、人武部和残联及时向他伸出援手,这让他重新看到了希望,董方军万分感动。  

  逐渐康复后,董方军拖着伤残的右腿,一边专注于创业,一边投入关爱老兵、关爱军人军属的行动中。

  2013年7月8日,山东当地主流媒体联合成立的“齐鲁公益联盟”共同发起了“敬礼,寻访山东抗战老兵”公益募捐活动。活动启动后,在为贫困抗战老兵筹集爱心捐款时,一周的时间里,一位名叫“爱军”的热心人士于7月8日、9日和12日3天,分别向活动公益募捐账户汇款1万元。汇款单上只有一句相同的留言:“爱军,爱心款用于老兵,由‘齐鲁公益联盟’支配。” 

  这位化名捐助老兵的“爱军”就是董方军。他说:“我当时恰巧就在山东老家出差,在看到当地发起的这个活动之后,眼见这些为国抗战的老兵生活困难,就想为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作为从革命老区走出来的企业家,董方军始终怀有浓浓的拥军爱国热情,他积极开展拥军优属、抚慰英烈活动,对山东籍的抗战老兵及英烈亲属进行一对一的精准帮扶并定期看望。

  2014年10月,在纪念金门战役65周年之际,董方军捐助启动资金,与民进中央开明慈善基金共同发起成立了“开明慈善基金会齐鲁公益专项基金”,基金会专注于金门战役的捐助和纪念活动,主要用于帮助金门战役老兵等项目。

  曾经得到董方军多次帮助的金门战役老兵李守山说:“偶尔一两次帮助别人,我们每个人都做得到。但是20年如一日坚持扶贫、帮困、助学、扶残、抚慰英烈,真的很难。”

  今年7月10日,我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一辆装甲车执行任务时被炮弹击中,李磊、杨树朋两人不幸牺牲。董方军得知后,立即赶到杨树朋的老家山东看望慰问。后来,与朋友们在一起谈起维和烈士杨树朋时,董方军总是用低沉的语调介绍:“烈士的父亲名叫杨洪成,妻子名叫邹丽娜,儿子名叫杨一鸣……”牵挂之情溢于言表。

  董方军的同事告诉记者,对走访慰问过的英烈家庭,他都能熟记在心。董方军在用烈士的事迹鼓励大家时,还总不忘叮嘱大家逢年过节去看看烈士的家人,“人一时到不了,哪怕就打个电话呢。”

  关爱老兵不图名利

  2009年,董方军作出一个决定,把自己全部家当交给经理人打理,自己则开始全身心地投入拥军优属、关爱残疾人事业中。从那时起至今,他作为全职拥军人,先后组织开展公益活动近200余场次,募集巨额善款和大批物资,惠及全国各地许多转业复退军人和军人军属,20多万人次残疾人直接受益。

  不图个人名利,是董方军一贯秉承的拥军理念。

  1998年,董方军将自己“第一桶金”和准备结婚的10万元捐给希望工程,建起了几所希望小学。后来,在他的倡导和身体力行之下,一批志愿者与山东籍抗战老兵及英烈亲属展开了“一对一”精准帮扶。

  拥军越用心,思路越清晰;公益越投入,境界越开阔。如今,董方军和家人、团队把“关爱英烈、精准帮扶、救助伤残、支持中华传统文化”作为具体目标,积极推进拥军优属和公益慈善活动落地生根。

  谈及下一步打算,董方军说,自己特别想到军队在长征沿线援建的112所“八一爱民”学校走一走,看看这些学校还需要什么,力所能及地为他们提供一些援助;再就是特别希望参与到军民深度融合的实践和军队精准扶贫行动中来,以自身所长做些铺路奠基的实际工作。

  董方军的公益慈善事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社会的反响也越来越强烈。20年来,他共捐款捐物超过1亿多元,受惠群众达到20余万人。从帮助单个人到帮助一个群体,从个体力量到聚集大众,从县城到全省再到全国,董方军的事迹和由他引发的公益效应,已成为国家公益慈善事业的一面旗帜。(记者 陈丽平 通讯员 陈维奇 阴微)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