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最大水陆两栖飞机AG600下线 一群80后托起“会飞的船”(组图)
//www.workercn.cn2016-09-27来源: 广州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一群80后托起“会飞的船”

最大水陆两栖飞机AG600研制启动时设计师团队平均年龄仅28岁

  设计师李岩在生产现场。

  设计师陶洪娟在查阅资料。

  几名年轻设计师在总装现场。

  飞机总装下线现场。

  9月25日,中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在贵州平塘落成启用。这台被称作“天眼”的超大望远镜以它强大的观测能力引起世界瞩目;9月15日,“天宫二号”太空实验成功发射,举国振奋;7月23日,作为中国大飞机“三剑客”之一的大型灭火/救援水陆两栖飞机AG600首架机在珠海成功下线。

  从“天眼”、“天宫二号”再到AG600大飞机,我国近年来一系列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科研大项目,背后是一代又一代中国科研人员的接力,其中包括了很多年轻的科研人员。中秋时长征二号FT2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消息刷爆朋友圈,有网友惊呼:飞控中心简直像个“大学实验室”,一个个都是朝气蓬勃的年轻面孔。昨日记者从中航通飞了解到,2009年AG600研制启动时,设计师团队平均年龄仅仅只有28岁,八成以上是年轻人。在这架大飞机背后,这群年轻的80后设计师,从方案论证、初步设计、详细设计、部件生产试制到总装攻坚,个个都是实打实的能手。

  结构设计团队88%都是80后

  AG600作为世界上在研的最大水陆两栖飞机,既能在广袤的天空翱翔,又能在波澜壮阔的海面上航行。通俗地说,她是一款“会飞的船”,所以就有了她上半身是飞机,下半身是船体的奇特造型。令人意外的是,AG600结构设计团队总人数逾50人,其中80后占比88%。

  陶洪娟在哈工大研究生毕业后进入AG600结构设计团队,从学习专业资料到查阅其他机型资料,从零开始一步一个脚印,目前已成长为AG600结构设计团队机身组的技术骨干,独自承担了整个中后机身的船底框的设计。

  “虽然有点害怕紧张,但仍然逼着自己去干,可以说是赶鸭子上架吧……”这位来自哈尔滨的东北姑娘笑眯眯地说道。在接手船底框设计之后,无论是确定框的结构形式、结构参数、框的长桁开孔,还是计算框缘条稳定性,她都认真查找相关资料,翻阅大量图纸,一一确认方案的可行性,实在没把握就向部门的老专家请教。有时为了论证一个方案是否最优,需要将不同的方案做出来,然后再与项目负责人、强度专业人员、老专家一起讨论,认真比对,直至问题解决。

  “大大小小的讨论会开了无数次,每一次讨论都会有新的收获。每一次方案讨论后,虚拟产品管理系统上的打样数模就得重新画一遍,前前后后大概画了至少6遍。”陶洪娟说。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