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大学生士兵李新普:从生命禁区到中科院(图)
//www.workercn.cn2017-07-13来源: 湖南日报
分享到:更多

  李新普在进行冬季拉练。(资料图片)通讯员 摄

  人物简介:李新普,1991年10月出生于湖南涟源市一个贫困农家。2011年9月,考入长沙理工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2012年12月参军入伍。2013年12月,被评为“优秀士兵”,并在军区报刊上开辟“李新普新兵日记”专栏。2014年担任副班长。多次出色地完成了专业知识要求十分严苛的排爆、反恐等重大危险任务,被所在部队树为突出典型。2014年6月入党。2014年退役后,担任长沙理工大学民兵连指导员,先后被评为“湖南省优秀大学生党员”“湖南省优秀毕业生”“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2017年6月,被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录取为硕士研究生。

  湖南日报记者 周小雷 通讯员 周威

  “爸,妈,当你们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很可能在这次维稳行动中牺牲了,但我从没有后悔过成为一名祖国的战士,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这是一封维稳行动前夜写下的遗书。

  遗书的主人公叫李新普。

  今年6月6日,在长沙理工大学“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3万余师生记住了这身迷彩绿。

  “他的精神激励了我,我要成为李新普式的大学生士兵。”已经报名应征的赵远清说。

  “部队是大学生锻造成才的好地方。”长沙理工大学校武装部部长黄自立说。

  “他是当代大学生的优秀代表。他身上闪耀着一种家国情怀,一种以强国强军梦牵引的时代担当。”长沙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付宏渊说。

  ★关键词:选择

  穿上军装,我总有向前“冲不完的劲”

  在新疆大漠里,有一种不起眼的小灌木骆驼刺,地面只有尺把长的枝条,地下却扎出几米深的根,冬天灰秃秃的,眼看要死了,给点水,又倔强地开出鲜亮的小花来。

  李新普像骆驼刺,尤其是它的“倔”。

  出生于湖南涟源的李新普自幼父母离异,跟随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家里缺乏劳动力,下田农作、砍柴做饭的担子早早地落到他的肩上。大山里的清贫磨练出90后少有的成熟。

  靠着这股韧劲,李新普考上了长沙理工大学。为响应国家鼓励大学生参军入伍的号召,进入大二的李新普携笔从戎。“人穷志不短。”李新普话不多,却见心见肝。2012年12月,他毅然穿上军装,奔赴新疆。

  李新普第一次见这么大的雪。漫天的雪花夹杂着风沙迎面扑来,吹得脸像刀割一样疼。高温可达58摄氏度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平均海拔5000多米的阿里高原;冬天夜里可达零下四十几摄氏度的低温,几米厚的积雪,这些都是来自南方的李新普从未体验过的。“我不能当逃兵,死也要死在新疆。”李新普暗下决心。

  新兵分连那天,眼看着一起坐火车的40多名新兵陆续被老兵带走,偌大的操场上,只剩下李新普孤零零地站到最后。李新普后来才知道,他太不起眼了——1.65米的个儿,又黑又瘦,班长们看不上。

  差距拉开了。战友们大多高大结实,别说武装5公里这样高强度的训练,人家就是齐步走得稍快了些,排在队末的李新普也得一溜小跑才能跟上。战友嘲笑他“是个纸糊的兵”。可李新普不甘心,他怕淘汰,怕脱下这身绿军装。别人休息的时候,他一刻不停地踢正步、做俯卧撑、练冲刺,数九寒天汗流浃背,胳膊肿得拿不起馒头。

  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雪地里越野行军,部队发的军用棉鞋磨破了,李新普脚底肿痛不堪,班长拉着他上收留车,可李新普头一扭,跟上了大队伍,归营时棉鞋底都磨掉了,双脚浸在雪水里像刀割一样生疼,红肿得穿不下鞋子。

  新兵结业考核,李新普成功逆袭,科科优秀。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