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不恋舒适惦记乡亲 赵月芳重返乡邮路
//www.workercn.cn2017-06-14来源: 山西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一个人,一条扁担,两个邮袋,一年四季,壶关县邮政公司鹅屋乡投递员赵月芳风雨无阻跋涉在太行山峡谷深处的崇山峻岭中。

  行程48万多公里,他穿破鞋子近千双,邮件从无发生丢失、损毁和积压现象,投递准确率一直保持在100%。

  21年来,投递路上的赵月芳还力所能及帮助群众做好事3000多件,被当地百姓称为“猫路上的信使”,平凡岗位上尽心尽职,做出不平凡的事迹,并当选了由山西晚报主办的2011“感动山西”十大人物。因表现突出被调到县城工作,但让大家意想不到的是,仅半年时间,他就多次申请又调回到鹅屋。

  今年6月,他被推荐为全国第六届爱岗敬业道德模范候选人。

  6月12日上午,本报记者采访了43岁的全国劳模、壶关县邮政公司鹅屋乡投递员赵月芳。

  背着四五十斤邮件走“猫路”

  6月12日,在通往壶关县鹅屋乡的环山公路上,蜿蜒着长达数公里的汽车长龙,公路两旁是突兀而直立的悬崖峭壁。临近中午时分,在鹅屋村一个不起眼的十字岔口,一位骑摩托车的中年男子进入记者视野,他就是赵月芳。

  赵月芳用衣角擦了擦额头的汗,冲记者憨憨一笑。

  赵月芳皮肤黝黑、身体结实,那张老实憨厚的脸上嘴唇已经干裂。他身穿绿色的邮政制服,胸前挂着工作牌,装邮件的邮包已经磨得发白,上面印着的“中国邮政”字样还能依稀辨认。

  “我是1996年1月从北京退伍后回到家乡的,经过选拔成为当地邮政局的一名投递员。与我同时参加工作的有6个人,如今,这条‘猫路’上只剩下我一个人。”赵月芳说。

  鹅屋乡地处太行山腹地,距壶关县城90公里,地势较高。境内群山蜿蜒,沟壑纵横,一条远近闻名的“猫路”,曾是连接乡内外的重要通道。“猫路”在接近90度的陡壁上“折叠”而成,有10多里长,是鹅屋乡18个村、172个自然屯、48所学校、近1万人口通邮的必经之路。有的路段甚至不得不四肢并用,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上挪,胆量小一点的连侧过身子去看的胆量都没有。因为身边就是绝壁,最窄的地方仅有20厘米宽,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发生危险。

  就是在这样的“猫路”上,赵月芳不管风霜雨雪,还是酷暑炎炎,经常是肩上背着四五十斤的邮件,一个半小时就走完。一件早已被洗得褪了色的邮包、一只水壶、一个馒头、两件雨披,这4样是赵月芳每日走“猫路”时必备的东西。带水壶和馒头是因为每天早上7点他就上邮路了,路上要吃些填肚子的东西;雨披则是怕山里天气变化无常,随时用来包住邮包,保护邮件、报刊不被雨淋湿的。

  从“猫路”上回到邮政所,赵月芳马上开始拆邮包,验视内件,加盖日戳,随后又背起邮包去各村送邮件。他负责鹅屋全乡邮件、报刊的投递,由于投递段全是山沟,路途又较远,他只能把全乡分成3条投递段,每3天轮一次,平均每条投递段的路程有40多公里。其中,最长的一条邮路临近河南,有68公里长,全靠步行投送。

  代收电费,还帮贫困户出电钱

  赵月芳把投递工作当成一件幸福的事,他说,“当一名邮递员,我是快乐的。”

  赵月芳脚下延伸的邮路,已经成为鹅屋乡一条重要的信息沟通、物资流通渠道。投递路上力所能及帮助群众,也成了他的重要日程。全乡不管哪个村的群众谁家要下山登记户口、办身份证、存钱、买些生活用品,都会找他,他从不推辞,从没怨言。代交、代邮、代收、代取已成为他邮路上不可缺少的内容。参加工作以来,他共为群众办理各类实事好事超过3000件。“有事找月芳”,成为当地老百姓的一句口头禅。

  西上庄村老支书张丑亥老人对记者说:“我当村支书已经快40年了,经历过好几个投递员,赵月芳无疑是最好的。”西上庄村共300多人,80多名年轻人都外出当兵、打工,是个典型的老人村。多年来,赵月芳成了群众的“亲人”。

  2014年,赵月芳又多了一件新业务——代收电费,全乡18个行政村、172个自然庄近4000户村民,他一天需行30多里山路收缴户均2元的电费。但就这点钱,有几个自然村的贫困户也要等每年政府发了低保金后才能交,赵月芳干脆替他们交了,让贫困户免费用电。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