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朱良:地图人生(组图)
//www.workercn.cn2016-11-24来源: 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更多

  “这哪是小打小闹的地图啊,这就是奔着全世界打核战争搞出来的地图啊。”至今看到这套地图,朱良都感到后背发凉。

  30多年来,他的地图藏品已接近千余件。朱良说,自己从地图上收获颇多。

  “我欣赏地图,热爱地图,并逐渐地收集地图。在这上面我能发现很多地图的故事,还能看到很多奇妙的东西,所以我认为这是一种享受,是一种非常愉悦的心灵感受。”朱良说。

  并不是所有人都理解朱良的追求,其中甚至包括一些地理教师。

  有一年的国培课堂,朱良应邀给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们讲授《地图科学的创新发展》,他对地图学的发展情况,包括一张地图的编制、印刷都做了描述。个别学员不喜欢听,希望他讲些“实用”的,甚至有人故意问道“什么时候结束”。

  来自河南的学员王云青当时就为朱良感到尴尬。然而朱良没有生气。在王云青的记忆里,朱良很平静地回答,组织方让他做这个讲座的目的,就是要开拓大家的眼界,地图学是每位从事地理教学的老师都应该有所了解的一门科学。说完,他继续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而且讲得眉飞色舞。

  王云青对此大为感概:“从他身上,我真切感受到了那种职业的神圣感。在别人对他的专业公然提出不喜欢的时候,仍然坚信自己的东西是神圣的,是对别人有帮助的,而且仍然会一丝不苟地做下去。”

  “学地理,没点人文情怀怎么行呢”

  随着藏品越来越多,朱良开始办展览了。

  展览设在学院的大会议室。随着新生的报到,每个学年初,朱良都会把部分藏品搬出来。将近100平方米的空间里,墙上布满了挂图,靠墙一周的条形案上、中心宽大的台案上,依次摆放着大大小小的地图册、地图集。

  朱良还会特意挑出大量地图题材的文化工艺品。玲珑的杯盘,熨帖的丝绸挂件,鼠标垫、笔筒、眼镜盒、钥匙扣……各类地图和工艺品种类之丰富、内涵之多样,常令前来参观的师生发出阵阵感叹。展览的名气也越来越大。最开始只办一天,来看的是本院的学生,现在则变成了三天,参观者遍及全校。

  从千件藏品中挑出几百件进行展览,并非易事。每次办展览,朱良前前后后都要忙好几天,光把东西搬出去收回来就要两天时间。

  他不嫌麻烦,“这个专业不热门。好多学生都是调剂过来的,我得把他们的兴趣调出来”。

  学生张筠还记得第一次参观展览的情形。有人找张桌子坐下,看看写写,写写拍拍;有人和好友对着某张地图指点江山,说到兴起却又怕打扰了其他人而安静下来。让张筠印象深刻的是,“几乎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飞扬的神采”。

  张筠学朱良的《地图学》这门课程时,地图阅读的作业选用了一幅她生长的城市的市区图。这张地图的出版时间比张筠的出生还要早两三年。

  “二十余年时光里,城市在不断扩大,一切都日新月异,以令人难以想象的速度在朝前走着。而停下来看看地图,则会感慨,原来不知不觉间,已经离最初远了那么多,繁华了那么多。”这份作业做完,听着外面的雨声,张筠写下自己的感悟。

  学生李圣哲去英国留学,在街头报亭看见伦敦市区图,立刻买下给朱良寄来,并附上便笺:“这份地图也许代表着当地的某种文化。谢谢您带给我关于地图的热爱和地理的热情。”

  这种人文情怀正是朱良想要的效果。他被拉去给师范生做讲座,起的名字就是《地理教师的文化与情怀》。讲座里,他不光讲地图,还给学生看著名摄影家安塞尔·亚当斯的美国国家公园摄影作品,给他们介绍纪录片《迁徙的鸟》。

  在设在学院的个人主页上,他这样介绍自己的爱好:“地图是我毕生的事业与追求,集邮是我最持久的爱好,音乐是最令我沉醉的世界,摄影曾是我最投入的艺术,乒球是我最热衷的运动。”配图是一张熊熊燃烧的火焰。

  “学地理,没点人文情怀怎么行呢?”他说。他拿出一本出版于19世纪末的法兰西地图集,手指抚过页面,感受着雕版印刷造成的凹凸感,微微眯起眼睛:“这种感觉,好像在和100多年前的工匠对话。”

  婚礼上的九段线

  2013年版的竖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图》,是朱良最常向学生展示的地图之一。

  该版地图的意义在于,其不仅清楚标注着钓鱼岛、我国南海疆域范围以及130多个主要岛礁,还首次将南海诸岛与大陆同比例展示表达,为维护我国海疆权益提供了更直观有力的证据。

  2016年1月1日,新《地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条例第五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新闻媒体应当加强国家版图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国家版图意识。国家版图意识教育应当纳入中小学教学内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使用正确表示国家版图的地图。”

  这让朱良感到振奋:“地图是国家版图最常用、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公民国家版图意识的形成与深化,要通过长期系统的教育才能实现,地图正是这一教育工程的核心载体。”

  朱良的千余件藏品中,一本1937年出版、封面泛黄的《中华建设新图》,是他收藏中的珍品。怕别人不小心搞坏,朱良用塑料封皮把它严严实实包了起来。

  《中华建设新图》的定位是中学地图集,编者是白眉初——民国时期北师大原史地系系主任。这本地图集由当时的国民政府正式审查通过,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把我国在南海的疆界线用一个完整的连续线——即现在的“九段线”,正式标注在地图上。

  因此,《中华建设新图》也成为学校最常来借的藏品。每逢有重要人物来访,学校便会联系朱良,把这本地图借去。

  史地系是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的前身,白眉初又是近代地理教育的开拓者,这让朱良很自豪:“这应该算是我们学校、我们系为国家疆域划定所做的贡献吧。”

  国家版图意识,也因此成为朱良在教学中向学生们一再灌输的理念。说起这个,朱良有些激动:“有的媒体、包括现在流行的新媒体,在地图使用上,没有一点规范意识,甚至把国外的地图拿来用。我对学生们说,你们都是干这个的。如果你们自己都打马虎眼,还怎么向大众普及?”

  他忽然想起什么,弯腰,拉开文件柜下方的抽屉,一件一件的翻着里面的藏品。很快,他拿出一个红色布袋。

  那是学生张卓栋和妻子结婚时,为宾客们准备的礼品袋。布袋上印着一幅中国地图,张卓栋夫妇的老家湖南、四川,各自标上一颗红心。“年轻人点子多啊,我跟他们讲过地图创意产业,他们就记住了,用到婚礼上了!”朱良挺得意。

  然而他最欣慰的,是这幅中国地图旁边印着的南海疆域图。

  在这对年轻人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他们没有忘记南海九段线。

  朱良凝视着这个小方框:“这让我挺幸福的,我这个老师,没白教。”(记者 高毅哲)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