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学者 · 名家-正文
许渊冲“让中国的美成为世界的美”
//www.workercn.cn2017-10-10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分享到:更多

  有一个小故事,许先生多次提及。当年奥巴马提出医保议案,民主党赞成,共和党反对,反对票超出5票。许先生在美国的儿子把许渊冲《江雪》译文,以邮件的方式发给奥巴马和一位共和党参议员。“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位参议员本来反对医保议案,读完《江雪》之后,非常欣赏老翁清高独立的精神,做出了独立于党派之外的选择,改投赞成票,使得赞成票超出7票。为此,奥巴马还专门写信给许先生儿子表达感谢。这是中国古老文化穿越时空的魅力。

  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许渊冲认为,关键是翻译,翻译正确,打破文化隔阂,能让人看到我们真正好的东西。“翻译不是只翻译形式,而是要翻译内容。文学翻译要变成翻译文学,因为翻译本身就是文学。”

  “我一生向着求美的标准努力,是一个典型的‘享乐主义者’”

  身处陋室,家徒四壁,过着简朴的生活,整日伏案劳作,许渊冲却说自己是一个“享乐主义者”。

  西南联大时,旁听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许渊冲觉得自己的精神状态已经脱离了不自觉的“自然境界”,但又觉得“功利境界”和“道德境界”也不能说明自己的思想情况,就自拟了一个“兴趣境界”,那就是自得其乐,兴趣使然。至今,这种“兴趣境界”依然是他的追求。

  这种兴趣,表现为一种旺盛的激情。许先生眼里,翻译中“求美”的快乐,觅得佳句的快乐,是什么都不能取代的。当年翻译《毛泽东选集》时,金岳霖译到“吃一堑,长一智”,不知如何翻译是好,钱钟书脱口而出:A fall into the pit, a gain in your wit。原文只有对仗,具有形美;译文不但有对仗,还押韵,不仅有形美,还有音美,真是妙译。钱先生化平常为神奇的睿智,让许渊冲佩服终生,每言及此,津津乐道,叹赏久之。后来他译《毛泽东诗词》译到《西江月·井冈山》下半阕时,就模仿钱先生译法,用双声叠韵来表达诗词的音美。

  有人曾问许渊冲,如何看翻译这个外人看似寂寞的事业?老先生回答说,翻译是和作者的灵魂交流,怎么会感到寂寞呢?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过,美是最高级的善,创造美是最高级的乐趣。而翻译工作就是创造美。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之就是求真,这是客观需要。好之就是求善,善既是客观需要,又是主观需求。乐之就是求美,是主观需求。不求美并不会受到惩罚或伤害,但进入了美的境界,无论是科学上、道德上还是艺术上,人都可以享受到一种精神上的乐趣。如论语中说的“发奋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孔子,或者箪食瓢饮、不改其乐的颜回,或“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 ,咏而归”的曾皙,都是自得其乐的例子。“我一生向着求美的标准努力,是典型的享乐主义者,怎么会觉得痛苦呢?”

  “一个人如果有一百句值得后世记住的句子就够了。”96岁的许渊冲,一生理想是“用翻译创造美”,且至今笔耕不辍,翻译莎士比亚,常常到深夜3时。老先生笑曰:“天天和古人打交道,跟莎士比亚打交道,超越时空交流,乐何如哉?”(宫梓铭)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