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学者 · 名家-正文
鲁敏:非写不可,不写会死
//www.workercn.cn2017-09-30来源: 山东商报
分享到:更多

  近期,欲以小说之虚妄对抗生活之虚妄的著名作家鲁敏,推出一部直刺生活之虚 妄的长篇小说《奔月》。距离她的上一本长篇小说《六人晚餐》出版已5年。对此,鲁敏 说,5年对写作这个行当来说不长,对个人来说却很长,“新的长篇,曾有两个选题,我为 此犹豫了一年多,最后还是选择了‘非写不可,不写会死’的《奔月》。从2014年7月写 到2016年10月,其间我改了6遍,到最后一稿仍然想‘一直改到印刷之前’。”记者朱德蒙实习生怀晓

  以小说之虚妄对抗生活之虚妄

  似乎每次有新作品发布,大家都要谈论鲁敏的写作缘起,或许是因为这段经历直到今天,依旧标示着她的写作方向。鲁敏说,18岁开始在邮局工作,20岁在柜台碰到来买邮票的作家苏童,“我心想,除了阅读,这不会是我跟文学发生的唯一瓜葛吧?”事实证明,她和文学的瓜葛远不止于此。

  25岁的一天,快要下班的她站在位于30层的办公室窗前,看着地上川流不息的行人全都方向坚定、脚步匆忙,巨大的虚妄感来袭,她想自己看到的其实是假象。“可能就是那些深渊般的秘密内心,一下击中了我,像是积蓄多年的火山终于找到一个突破口,我迫切地想要贴近和占有他们的哀戚与慈悲。而当时我所能想到的工具,就是写小说。于是,我坐到电脑前,打出了我作为写作者的第一行字,这是我写作的开始。”鲁敏回忆道。

  时至今日,鲁敏已出版十九部文学作品,斩获包括鲁迅文学奖、人民文学奖等各大奖项。她的写作核心只有一个:人与人性。第20本书《奔月》,依旧沿袭了她对人性暗疾的关注,这一次探讨了人们打破固有、逃离庸常的渴望和对自我身份的困惑。

  鲁敏在第二稿完成后曾按不同的年龄、地域、职业找了八位读者试读。她表示,“写作不是投资做生意,我觉得冒险与未知,本身就是写作的题中之义,也是写作这个行当所独有的权力,独有的美。”

  逃离与寻找是需要反复书写的母题

  鲁敏是从文学期刊写作成长起来的所谓“传统”作家,长期以来保持有一说一的现实主义风格,色泽上也偏重敦厚、明亮。新作《奔月》稍微不同,偏现代性、精神化与“内心戏”一些,相比前作《六人晚餐》,《奔月》在叙事上加入了悬疑与戏谑的手法。对此,鲁敏表示,自己曾产生过一些担心,比如完成度、荒诞与逻辑的处理、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信任契合度”等。《奔月》的故事从一辆开往梵乐山的旅游大巴意外坠崖展开,主人公小六在这场事故中消失了,丈夫在寻找过程中渐渐揭开了小六的多重面目。与此同时,小六以无名之躯来到完全陌生的小城乌鹊,开始了异境里的新生活,故事就在这两个时空中交替上演。“我希望《奔月》能够帮助现实中的人们在书中寻找到与自己一样的‘同类人’,不是说要认识他们、或让他们相互认识,而是要让他们知道,有很多这样的,带着‘消失’想法的我、你、他、她的存在。这样我们可以在各自的固有生活里,耐心而顽强地继续下去,以小动作而非大动作的方式消失、隐匿、抵达自我。”鲁敏说。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