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学者 · 名家-正文
吴健:“无意于佳乃佳”
//www.workercn.cn2017-09-28来源: 文汇报
分享到:更多

  当代书法创作进入“展示时代”,如今已基本不作实用考虑的书法作品越来越成为纯具审美功能的艺术品,在参展及其他展示渠道中表现为:有强烈的目的指向。诸如书写内容的主题、书体的限制、尺幅大小的要求、笔墨的动力、章法的妥贴、传统共性基础上的个性风格追求、时代审美中的个人情趣,以及来自西方美术中的构成、色彩、切割、拼接等技法,强调视觉冲击,统统在书法创作的思考中,因此当代书法创作区别于古贤的诗赋文稿、手札简牍、碑版书丹等,如《兰亭序》、《祭侄稿》、《寒食帖》被拱若珍璧的法帖,原本均非为书法创作而创作。因此,当代书法创作属有意识创作类别。怎样解决有意创作与传统审美中的“无意之境”共存的这一矛盾?他认为在有意无意之间乃佳。

  “无意于佳乃佳”一直被我们奉为至理,但假使东坡先生参加当代的“楹联”、“扇面”、“行草”、“大字”展,在读了参赛规则后不知会作何感想。有意的创作前提和无意的审美追求,东坡先生会不会无所适从呢?书法的高境界确如东坡先生所言,但是当代书法创作遇到“有意识”的前提,给书法家提出了新的要求。

  有意识的书法创作首先要对创作意图及规则进行一番深思熟虑,做到“胸有成竹”,而对完成后的作品则需以“自然”、“无意”的高标准来评审,这就对作者的功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意无意之间乃佳”就是要达到“妙造自然”境界。

  吴健所创作的“写意甲骨”书法就对“有意无意之间乃佳”这一观念进行了尝试。篆书研习与创作,他首先是在“有意”上做功课。秦小篆、明清流派篆书、金文、石鼓心追手摹之后,理解秦小篆的典雅静穆,明清流派篆书的沉雄恣肆,金文、石鼓的厚朴诡谲,也只有这时候才真正喜欢上甲骨文的“大朴不雕,大美不言”。甲骨文字如苍穹中的繁星点点,又仿佛邃古时期的人群、车马、山川的生动再现,意境幽远。在点画结构方面,对点线的大小、长短、粗细、斜正、曲折、疏密等方面采用丰富的表现语言,寻找与之审美取向相对应的最佳切入点,在线质上力求丰富,透过刀痕看笔锋,通过墨迹的浓淡、干湿来增加内涵,同时注意字形大小、结体收放、字距疏密、章法虚实等节奏因素,使甲骨文书写简约不单调、丰富多姿又飘逸古雅、抒情写意。有意是理性的素质锤炼,无意是自然的心迹流露,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际,悠然兴会,心无挂碍,“变古今于—瞬,合情调于纸上”,以笔墨来意会联语中“宠辱不惊”的个中三昧。有意是无意的基础,无意是有意的升华,书法创作在这种“有意无意之间”达善求美。这些思考似乎让我们看到努力开拓“写意甲骨”书法的吴健先生更多的艺术内涵。难怪著名导演李前宽先生在看了吴健现场书画创作赞扬道:艺术贵在一绝。

  吴健在中国美术学院学习期间,良好的学习氛围,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一个向上发展的平台,此期间国美渊源广博,承传有序的正统学院教育给了他观念的洗礼,良师益友的潜移默化使他有了本质的提高。

  吴健于书法艺术与人生境界的追求尤其受其业师、当代文化学者言恭达先生影响。言先生是言子后裔,书法大家萧退庵、沙曼翁一脉嫡传。先生融入社会,拥抱时代,感知民生,感悟生活,关注大众,关爱自然,让个人的生活体验,提升为一个时代的艺术审美体验,从而实现真善美相统一的审美理想深深吸引着他。(作者系艺术评论家 朱建华)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