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柳学智:郭沫若鼓励我学习甲骨文(图)
//www.workercn.cn2016-05-20来源: 长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柳学智:郭沫若鼓励我学习甲骨文

  上周六,本报“爱上层楼”读书会、长江网联手武汉益合美术馆,共同举办“爱上层楼”全民阅读月特别活动,特邀甲骨文艺术研究学者、书法家柳学智主讲《甲骨文与中国文化》,与书友分享甲骨文历史、艺术及大众欣赏。

  以下为柳学智精彩讲述:

  甲骨文时期荆楚民族已经存在

  盘龙城位于武汉北郊黄陂,为商代遗址,自被发现以来,考古界对其进行一系列研究,并就某些问题达成共识。

  长期从事武汉地区考古与历史文化研究专家刘森淼分析认为,已有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可证明,商代甲骨文时期荆楚民族就已经存在。《诗经·商颂·殷武》中,有商王武丁南征荆楚的记述;武丁时期至西周早期甲骨文中,有代表方国的“楚”字出现;长江中游地区的连裆鬲,最早见于盘龙城遗址,年代比此地出现的中原式分裆鬲要早,楚式鬲在整个盘龙城文化发展期间一直延续,并与后来东周楚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重要联系;凤鸟形花纹图案是楚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盘龙城遗址多次发现陶塑鸟首形象。

  郭沫若一句话激励我研究甲骨文

  郭沫若先生的一句话激励了我,让我研究、书写甲骨文至今。

  有幸当面聆听郭沫若先生教诲,是因为我的恩师、中学时期的班主任刘沉刚,她是刘斐将军的大女儿。刘斐是原国民党桂系高级将领,抗战期间曾助李宗仁指挥台儿庄战役,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兼国防研究小组副组长。郭沫若先生与刘斐将军往来密切,交谊甚好。

  1977年春节前,刘沉刚老师对我说:“学智,我带你去北京见一位高人。”

  车子在一座古典建筑大院里慢慢停下,我们通过一组回廊,进入一间大书房。一位慈祥的长者坐在沙发上看书,正是郭沫若。他见我们到来,正欲起身,刘老师快步上前扶他坐下,并连声问安。当时85岁的郭老神情喜悦,与我们谈笑风生。刘老师向郭老介绍说:“这是我的学生柳学智,喜欢古文字,是班上的文体委员,能用古文字在校黑板报上写古诗句。”当我把用圆珠笔双勾临写的《散氏盘》铭文递给郭老指教时,他非常高兴地说:“爱好是最好的老师,你年纪小就热爱古文字,很难得。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牢记古文字的字体结构,将来还要专心地把甲骨文学一学,最好能记住已识的所有甲骨文单字。”

  起身准备告辞时, 我忽然看见郭老书柜上方有一幅大画,画中的磅礴的气势扑面而来。见我有兴趣, 郭老指着画说:“这是大画家傅抱石的作品,喜欢吗?将来想画画就学傅抱石。”这次难忘的会见很突然,甚至没有留下一张照片,却开启了我的艺术之门。

  甲骨文形态之美令人陶醉

  文字本是一种帮助并代替记忆的符号系统,用以记录语言。后来到了象形文字已成熟的甲骨文阶段,文字造型上颇具绘画痕迹,在动物字形可反映动物不同的姿态。例如“龟”字,有龟正面形状的字形、侧面形状字形、伏面或行走时的字形。“鸟”字亦然,或作上飞形态,或作下飞、斜飞、飞鸣等形态。“鹿”字也有如鹿鸣叫、正面、俯首等不同字形。甲骨文中有关动物之形态体征,自然不拘,形态各异,其造型如同绘画,书迹有定体而无定形,可见古人之匠心独具。

  不过,有些字的构造与绘画有别,不直接描摹事物外形,但文字状态生动逼真,富有意趣。比如:“光”字,像人头顶火把;“网”字,如同系绳、打结;“果”字、“木”字,上形态如硕果缀枝;“采”字,似丰收时用手摘取之状。还有些字着重绘意,情态生动,让人一目了然。如“象”字,突出大象甩出的长鼻子,字形舒展漂亮。这类字还有很多,如草、木、禾、黍、山、川、河、水、日、月、雷、电等,它们虽不具象形,但神具意足,其意象形态之美,令人陶醉。

  对于想了解、尝试甲骨文书法的人,我推荐几本书:徐中舒编《甲骨文字典》,柳学智《甲骨文书唐诗100首》,魏峰《甲骨文春联书法集》,柳学智、西沐合著《甲骨文艺术概论》,李健编《甲骨文现代用语集》。

  本期读书会主持人:汤洁(长江网);视频拍摄:蔡俊(益合美术馆)

  柳学智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