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丁士春的“娘和粮”
//www.workercn.cn2016-05-20来源: 农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俺现在在家种地,虽不如过去挣的多,但可以照顾年迈的老娘,心里踏实,幸福。”面对采访,憨厚、朴实的丁士春语出朴实而真诚。

  丁士春,山东省龙口市徐福街道东村的一名普通农民,兄妹7人,他是老小。在他8个月时便没了父亲,是老娘一个人含莘茹苦地把他拉扯大,母亲山昌兰今年已88岁高龄。前些年,丁士春随大哥在天津塘沽做煤炭生意,收入颇丰,一年能弄个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一个“孝”字改变了丁士春的人生轨迹。2011年母亲患上了老年痴呆症,为照顾年迈的母亲,丁士春从天津回到了龙口老家,主动和兄妹担起了照顾母亲的重担。“人不能为钱而活着,老娘养育了我们,现在到了我们晚辈尽孝和回报老人的时候了。而这个‘孝’字是用金钱所换不来的。”谈及回家的感受时,丁士春直言。

  “俺们家姐弟都孝,俺这小弟可是最孝的一个。妈妈住在小弟家,想去哪里,他就开车拉着去。牟平的养马岛,栖霞的牟氏庄园,龙口的南山、北海,妈妈都去过了。弟妹8年多直至今天从未与婆婆红过脸啊,真是如同母女!”谈及弟弟、弟媳对待公婆,大姐丁士琴满是感慨地说。

  一个“忠”字铸就了他大大的“人”字。丁士春在照顾好母亲的同时,2011年租赁了老乡50亩粮田,当年收入5万多元。第二年他又租了100亩,年收入达10多万元。目前,他经营的土地达230亩,年效益20多万元。为了提高机械化以提高生产效率,他先后购置了背复式收割机和35马力拖拉机等大小农机五六台套,投资达30多万元。“政府给俺的农机补贴也有5万多元,发展现代农业,种粮照样奔小康。”谈及此事,丁士春喜不自禁地说。

  “我们农民能做到丰产丰收,还得感谢吕站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啊!”丁士春说。他说的吕站是龙口粮食收储中心徐福收储站站长吕言训,年年粮食收购时节,吕言训都和全市粮食职工一样,吃住在一线,真心实意地为农民想问题、办事情。去年夏收,丁士春20多万斤小麦收获。吕言训站长在徐福站库满的情况下,动用个人关系,拖亲拜友为丁士春找来四五台车辆,免费拉了两天终于把丁士春的93吨优质小麦全部交给了国家。

  “为确保丰收的粮食颗粒归仓,龙口市粮食局时任局长赵卫祥要求我们全体机关干部下到一线,包站驻点,放弃休息时间,加入抢收队伍,以最快的速度和优质服务与时间赛跑,确保让农民兄弟在第一时间看到丰收的成果。”吕言训说。

  更让丁士春高兴的,是龙口“粮出手、钱进兜”的惠农政策,丁士春卖的20多万斤优质小麦立马得到了国家的23万多元的现金兑现。为不向农民兄弟“打白条”,龙口市积极做好收购资金的准备工作,保证收购链条不断档。“为此,我们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龙口市支行提早与龙口市粮食收储中心签订流动资金借款合同4000万元,从而保证了农民兄弟‘粮出手、钱进兜’,让农民兄弟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喜售丰收粮。”陪同采访的农发行龙口市支行行长柳华顺说。

  这些年,经济作物效益是粮食的两三倍,有人建议丁士春也搞经济作物生产。“都去搞经济作物,谁来种粮啊,我们国家13亿人要解决吃饭问题,光靠国家不行,咱是农民,也要有一种担当精神,要坚持咱农民的操守,种好粮,打好粮,支援国家建设和和谐发展。我做为一名中国农民,责无旁贷。”丁士春说。 (赵卫祥 孙丽筠)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