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臧新义:与古为徒 欲出新意
//www.workercn.cn2016-03-24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臧新义:字涵之,号雨园、抱玉室主人。中文学士、法律硕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市东城书法家协会理事,刘艺书法艺术研究会理事。著名书法大家,中国书协顾问、原副主席刘艺先生入室弟子。作品刊载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网》、《书法导报》、《人民网》、《中国书法网》、《赤子》、《凤凰网》等全国性报刊杂志及网络媒体。在国家级书法核心报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有《臧新义书法作品集》。

    总想动笔写一个人,却迟迟没有。不好拿捏。他不激不厉,自然而然;他逸志不群,和而不同;他常说君子无逸,自强不息。他酷爱书法,游走于汉魏晋唐,还有宋,以笔墨怡性,达情。每当看到他纸墨相发的欣然,便又一次领略了精神灿然的光华。那是他内心儒雅世界的外延,也是其血肉丰满的精神形体的展示。斯人就是著名书法家臧新义先生。

    一直想写,是因为窥探到了美,欲广而告之;不好拿捏,是因为“美是难的”(柏拉图语)。我不知道自己一孔之见与真人本身误差多少,三思之,嗯,总不至于不在调上,笔触也就轻松起来。臧新义这个名字第一次进入视野,就是和书法一起。苏子“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让笔者觉得他不逾规矩又儒雅放达,见了面,果然。反正名正则言顺在臧新义先生这里是成立的。他是当代中国书法古典人文情怀的实践者,也是思索者。

    祖父发蒙,家学渊源

    臧新义幼承庭训,四五岁时就在祖父的亲情裹挟着严厉的启蒙下,开始了毛笔书写。他先在唐楷《勤礼碑》用功良久,然后就像运笔逆锋一样,上溯到汉隶,在碑林中漫步,《礼器碑》、《封龙山颂》、《鲜于璜碑》、《石门颂》、《张迁碑》等,抚摸再三,逐渐浸淫在古朴厚重之中,难以割舍。臧新义从楷到隶,祖父给指了一条阳关道。苏轼言:“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尝庄语而辄放言,无是道也。”他写书法讲究点画,讲究结体,不急不躁,正书的底子足见牢固。众所周知,广义的楷书包括隶书。清代王澍《虚舟题跋》云:“隶法以汉为奇,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臧新义的隶书实践从小一直保持到现在,不曾懈怠。他说:“山之精,石之髄,吾与汝,朝夕处。”他在“各处一奇”的汉隶碑林中上看下看,左看右看,于是,自己慢慢也变得不简单。

    深入《圣教》,问道山阴

    《圣教序》是唐代怀仁和尚集王羲之行书的成功例子,是后来历代书法爱好者学习的最佳范本之一。集王圣教序碑刻立于672年,碑身高大,碑文30行,行83至88字不等。虽为碑刻,然刻工精巧;虽为集字,然清朗俊逸。明代王世贞言:“备尽八法之妙”。臧新义拣宋拓本,细细研究,一点一画的琢磨,作为深入王氏堂奥的第一门径。

    精研“三王”,崇晋尚韵

    自东晋以后的历代书家,几乎没有绕过“二王”的,王氏父子在书法上的开创之功,独步当世,彪炳万代。梁武帝萧衍云:“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大唐李世民云:“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霞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正,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历史的偶然其实是一种必然。帝王为其做起了代言,非一般书家所能。臧新义每周临摹兰亭至少一遍,每次都把心得感想细细记下,用功至深,但看其废纸三千即可。而王献之,因把其父的“内擫”改为“外拓”,更加豪放,名气一度在父亲之上,魏晋南北朝之后,二人长期被尊为“二王”。新义把二王尺牍拿来,置于案头,细细玩味,认真临摹。《初月帖》《奉橘帖》《平安帖》《得示帖》《行穰帖》《鸭头丸帖》《地黄汤帖》,夜深人静的书斋里,他与古人心神交汇,汲取历史的营养,孜孜不倦。虽有丝竹不乱其耳,虽有案牍难劳其形。每次心追神摹后,他如饮佳酿,微醺而卧。

    这里的“三王”,第三位特指王珣。王珣为王羲之族侄。其《伯远帖》是问候亲友疾病的信札,是东晋王氏家族仅存的书法真迹乃“三希”之一。“潇洒古澹,东晋风流,宛然在眼。”历代宝之,明代董其昌云:“既幸予得见王珣,又幸珣书不尽湮没,得见吾也。长安所逢墨迹,此为尤物。”臧新义先生对此帖之喜爱,溢于言表,数次拜观真迹,无数次品读,临习,真性情终于遇见了真作品。对于东晋书法的“韵”,他是有了真切的体会与领悟。

1 2 3 4 5 共5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