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蔡澜:作家的生涯,就是我想过的日子
//www.workercn.cn2017-07-08来源: 新京报
分享到:更多

  蔡澜

  1941年生于新加坡,祖籍广东潮州,现居香港。作家、生活家、美食家、电影人、主持人。《舌尖上的中国》总顾问,《新周刊》年度生活家。与金庸、倪匡、黄霑并称“香港四大才子”。

  《没有什么了不起》《我决定活得有趣》

作者:蔡澜

  插画:苏美璐

  版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17年6月

  作为作家、生活家、美食家、电影人、主持人,蔡澜有多重身份,但他最乐意的或许还是成为一个快乐且有趣的人,这比任何名誉头衔都更了不起。

  一次,夜间坐飞机,突遇气流,颠簸不止,身边一位澳洲人死死抓住座椅扶手,蔡澜却一直在喝酒。飞机稳定后,那人不解:“老兄,你死过吗?”蔡澜缓缓放下手中的酒杯,说:“我活过。”

  作家、电影制片人、美食家、旅行家、书法家、画家、篆刻家、鉴赏家、电视节目主持人……北京的新书发布会上,主持人念完一连串名头,蔡澜接过话筒,一如既往地笑眯眯:“怎么叫都好,我都很感谢。不过真的没有什么了不起。”

  在香港,蔡澜的文字在各大报刊杂志几乎随处可见,简短、轻松、易懂,书籍、电影、旅游、美食、时尚、人生,声色犬马,家长里短,无所不包。香港一些餐厅喜欢在店里悬挂蔡澜所写的食评作为宣传,或菜单上标出“蔡澜推荐”四个字,招徕顾客。做过四十年电影监制,为上世纪香港电影的繁荣付出过诸多心血;写专栏,出了上百本书,主持过多档美食节目,写食评,开餐厅;录制旅游节目,创办“蔡澜旅行团”,带好友世界各地旅游。蔡澜可谓不负“我活过”三个字。

  好友金庸评价他:“见识广博,琴棋书画、酒色财气、吃喝嫖赌、文学电影,什么都懂。他不弹古琴、不下围棋、不作画、不嫖、不赌,但人生中各种玩意儿都懂其门道,于电影、诗词、书法、金石、饮食之道,更可说是第一流的通达。”倪匡则调侃道:“这样一个人,来自哪一个星球?在地球上多久了?看来,是从魏晋开始的吧?”

  四十年一觉电影梦

  在商业与艺术间徘徊

  1941年,蔡澜生于新加坡,父亲蔡文玄早年跟随邵逸夫兄弟渡南洋,负责在东南亚铺排邵氏电影公司的院线。在蔡文玄供职的大华戏院,常能看见幼时的蔡澜半蹲半跪在椅子上,看戏,发呆,一待就是一整天。1959年,18岁的蔡澜赴日本就读日本大学艺术学部电影科编导系,期间被邵逸夫看中,半工半读,担任邵氏电影公司的驻日经理,负责购买日本电影发行到香港。六年后,蔡澜回香港定居,担任嘉禾电影制片经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期,港片的影响力向北延伸至大陆,向南辐射整个东南亚。在成龙主演的《龙兄虎弟》《福星高照》《城市猎人》等一系列风靡亚洲的商业大片中,“监制:蔡澜”的字样十分常见。“我只是赶上电影最容易卖的时候,但是作为一个有抱负的电影人,其实那是挺痛苦的。”邵氏公司一年生产四十部电影,蔡澜曾向邵逸夫提议拍三十九部赚钱的,一部“为了艺术为了理想的”,结果却是无解。

  “一生做错了一件花四十年才知道是错的事,不应该一直沉迷在电影行业里面。”爱电影如命的蔡澜在电影行业摸爬滚打四十年后,恍然大悟:“一部电影不可能是你自己的,它是很多人的。我也想说一部电影是‘蔡澜作品’,但在电影行业是做不到的。”自称“个性非常孤独”的蔡澜“在商业与艺术间徘徊”,逐渐感到无味,于是转向写作,写起了专栏,因为不必再考虑宏大的制作费用和剧组几千人的心情,也因为终于可算作是“蔡澜作品”了。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