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汤敏:相比成就,我们更像铺路石(图)
//www.workercn.cn2017-05-12来源: 新京报
分享到:更多

  【高考关键词】

  统一命题

  高考命题方式曾经过多次改变。

  自1952年全国统一高考制度建立以后,实行全国统一命题考试。1958年曾试行分省命题,但仅实施了一年,又回到全国统一命题方式。

  1977年恢复高考后,受时间、教材、考生等诸多因素的制约,1977年高考不便全国统一进行,而由各省、市单独组织安排命题、考试和阅卷等一系列工作。

  到了1978年又实行全国统一命题。统一考试时间,考生的各科考试成绩全部公布,招生制度进一步完善。

  分省自主命题始于1989年,上海市率先进行自主命题试点。2004年,教育部要求11个省区市进行自主命题。2014年,全国高考共有来自国家考试中心和自主命题省区市共计16套命题。教育部决定从2015年起高考将逐步实行全国统一命题。

  “最后一次机会”

  新京报:高考前你在做什么?

  汤敏:1971年,我高中毕业,分配到南宁四中当了一名数学老师。

  那时我只有18岁,只比我的学生大一点,有的学生长得成熟,比我更像老师。

  最关键的是知识储备不够。我读初中时赶上文革刚开始,停课闹革命,基本没上学。高中只读了一年书,剩下的一年都在学工、学农、学军、拉练等等,后来又去插队。我没上过一天师范就直接当中学老师,感觉特别困难。

  真的是“书到用时方恨少”,给学生上课心里都发虚,所以我对知识特别渴望。

  新京报:上大学是你当时的理想吗?

  汤敏:当时能从插队的农村回到城市就是最大的理想,当老师都算幸运的。

  上大学想都不敢想,只有工农兵学员才有资格被群众推荐上大学,我们都够不上,连报名的机会都没有。

  没有办法,只能自学,现买现卖。我全部的精力都用在怎么给学生上好课,每天拎着板凳听老教师讲课,然后山寨进我自己的课堂,边学边教。

  新京报:你怎么知道恢复高考的消息的?当时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汤敏:1977年10月,我带着学生在农村劳动,大喇叭里传来恢复高考的消息。我非常激动,觉得机会来了。

  让我觉得最奇妙的变化是学校的风气。在文革中,读书无用论对学生影响很大,老师很大的精力都在维持课堂秩序。高考的消息发表后,奇怪的是整个学校都安静下来了,班上的绝大部分学生开始认真看书。

  1976年到1978年间,文革时“极左”的思想还没完全纠正,还讲“两个凡是”。恢复高考让全国人民都意识到,国家对人才的渴望、对教育的重新重视是真的,连原来认为不可能改变的工农兵上大学的方式都改过来了,消除了人们对改革的动摇和怀疑。

  新京报:促使你参加高考的动力是什么?

  汤敏:渴望学习。也有老教师劝我算了,能当老师在那时是很不错的工作。

  但文革十年学业荒废,我当老师都觉得学识差得远,很单纯地就是想要把那十年失去的学习机会补回来。

  按照当年广西的政策,报考大学的年龄上限是25岁。我那年24岁,意味着那是我的最后一次机会。白天还得上课,我就晚上熬夜复习,真的是破釜沉舟的心态。

1 2 3 4 共4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