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吉狄马加:写在天空和大地之间(图)
//www.workercn.cn2016-08-25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诗之魂

    “作为人类精神文化代言人的作家和诗人,我们必须标明自己的严正立场,并将身体力行地捍卫人类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身体力行”确实是吉狄马加区别于其他诗人的重要特质。

    学者张清华评价吉狄马加:“在当代诗人中,也许像马加那样写出了优秀作品的诗人并不少见,但像他那样努力践行而且实现着诗歌中爱与光明、人类精神的融通交汇、生命尊严与文化多样性的维护的文化理想的诗人,却堪称凤毛麟角。”

    在工业化社会消弭差异,消费时代瓦解信仰的今天,每年都有无数种语言在消失,有不少民族的文化都面临着难以传承的危险。面对这一现象,吉狄马加在多个场合表达了自己的忧虑与关切。

    长诗《我,雪豹……》中诗人借雪豹之口呐喊:“我的历史、价值体系以及独特的生活方式/是我在这个大千世界里/立足的根本所在,谁也不能代替!”

    吉狄马加也如雪豹一样,以殉道者般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忠诚守卫着受现代文明威胁的文化生命力。

    2014年,吉狄马加获得姆基瓦人道主义大奖,被授予“世界性人民文化的卓越捍卫者”称号,他是第一个获得该奖的中国作家和诗人,也是第一个获得该奖的亚洲人。

    法国诗人雅克。达拉斯称吉狄马加是一位既含蓄有致又勇于行动的诗人,只用不多的话语就能把诗的气息传向远方的诗人。这也许得益于他曾用脚步丈量过世界的很多角落,呼吸了来自不同地方的诗歌的空气。

    吉狄马加曾在普希金生活过的地方进行虔诚的探访,在帕斯捷尔纳克的墓地守候了两小时;在塞尔维亚的贝尔格莱德,他专门抽时间与当时还在世的米洛拉德。帕维奇长谈了一个多小时;在智利,他来到巴勃罗。聂鲁达的墓地祭拜,听消失了的卡尔斯卡尔的印第安人族群的悲伤往事……

    吉狄马加承认,真正保持一种属于自己的阅读和写作习惯,对一个经常出现在聚光灯下的人来说很难。但他需要通过阅读来提高自己的思想深度,以更高远的视角,去观望和回望自己民族的生活,审视自己民族的历史。

    “真正的诗人,在离开这个喧嚣的世界之前,我想也只有诗能给他带来片刻的宁静。诗或许就是一种从生到死的庄严仪式。诗人在写作时,灵魂和心灵都是寂寞的。我也是。”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吉狄马加就离开了大凉山,在不同的地方书写着自己的人生故事。但故乡一直在他的心头萦绕。于他而言,彝族的酸菜汤、坨坨肉,终生难忘。“只要有机会,我都会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诗人那样,一次次地回到自己的故乡,在那里寻找并获得永不枯竭的灵感。”他不无痛心地提到,大小凉山仍然是中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他会积极地参与到为故乡消除贫困的工作之中,尽自己的一份努力。

    我写诗,是因为我的忧虑超过了我的欢乐。

    我写诗,是因为我想分清什么是善,什么又是恶。

    对人的命运的关注,哪怕是对一个小小的部落做深刻的理解,它也是会有人类性的,我对此深信不疑。

    我写诗,是因为在现代文明和古老传统的反差中,我们灵魂的阵痛是任何一个所谓文明人永远无法体会得到的。

    《一种声音——我的创作谈》

    吉狄马加很喜欢雅罗斯拉夫。塞弗尔特的一句诗:“要知道摇篮的吱嘎声和朴素的摇篮曲,还有蜜蜂和蜂房,要远远胜过刺刀和枪弹。”他觉得这说出了世界上所有诗人的心声。

    虽然面临很多困难,但吉狄马加从来没有丧失过对诗歌的信心,他相信只有诗歌能让人们辨别出正确的方向,找到通往人类精神故乡的回归之路。“诗歌永远是黑暗中的火把,是为我们擦去眼泪和悲伤的那一双温柔的手。”

    作为一个诗人,吉狄马加最大的梦想是在自己的创造力还没有枯竭之前,能写出一批可与大诗人比肩的史诗级作品。“我以为在任何时代,都会有人在倾听诗人的声音。”

    2016年3月,在希腊雅典举行的希文版吉狄马加个人诗集签名发行仪式上,他面对记者的提问时说:“中国诗歌今天达到的高度,毫无悬念将高于其他的艺术门类。”他坚信:“诗歌的存在是人类迈向明天最真实的理由。”

    吉狄马加,彝族,诗人、作家。1961年生于四川大凉山。1982年毕业于西南民族大学中文系。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兼任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长,中国诗歌学会顾问。

    (孙卓 雷晓斐 本文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1 2 3 4 共4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