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60年 又见马兰花(组图)
//www.workercn.cn2016-05-30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孩子看的是趣味,大人看的是意味

  “如今的儿童剧舞台丰富多样,大家的想法也很多,但实际上最重要的还是其精神内核,这也是为什么经典得以传承的原因。”钟浩在思考《马兰花》的艺术创作时反复强调这个观点。

  在钟浩看来,我们面对经典的态度,不应该是保守与照搬,而是应该有着现代意义的诠释。《马兰花》之所以能成为常演不衰的经典,它本身就是在不断修改和完善的——回到2016版《马兰花》的重排工作中,沿袭前人所留下的精神财富和创作理念,钟浩为这部作品确立了“勤劳”主题。他说,无论之前这部作品做出如何的修改和调整,但是“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在说话,请你现在就开花”这句口诀,以及马兰花是勤劳之花这一核心设定,是永恒不变的。比如,对于马兰花的理解,对主人公小兰和马郎来说它是宝贝,而这个宝贝实际上是他们对生活的共同认识,即要靠劳动创造幸福;而对老猫和大兰来说,马兰花是变出好东西的工具,这是很物质层面的东西。而这种鲜明的对比,也是对现实的一种关照。

  很多时候,儿童剧被看成是只给儿童欣赏的舞台艺术。但实际上,好的儿童剧要不仅能让孩子喜欢,还要让大人喜欢。

  钟浩向记者举了童话大师安徒生的例子,“为什么安徒生在全世界这样受尊重呢?因为真正好的儿童作品一定是大人喜欢的,大人可以从这里看到作者深藏的意义。我们的文化里充满了太多的教育,而在剧场里不需要教育。安徒生曾说:‘每当我写童话的时候,我都想这是爸爸妈妈念给他听的。’也就是说好的作品一定是经过大人的审美过滤的。”

  “不仅仅是儿童文学作品、儿童戏剧,当下那些有影响力的动画电影在创作上也是一样的道理。儿童艺术作品绝不是简单地哄小孩子玩玩,讲讲故事。或许孩子一开始并不完全理解,但慢慢地他就会明白。所以,趣味是留给孩子的,而意味是留给大人的。”钟浩如是说。

  60年,在中国人的传统思维里是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这是一个轮回的结束,也是一个新的开端。经典儿童剧目《马兰花》和中国儿童剧也在新的轮回里带给孩子们美好的传承与崭新的希望。(赵春青 赵亮)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