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陈忠实与长春的渊源
//www.workercn.cn2016-05-03来源: 长春日报
分享到:更多

  链接

  没等到的自序

  陈忠实生前委托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白鹿原头信马行》,将在今年与读者见面。

  《白鹿原头信马行》的责任编辑孙学良说,这本书已在审稿,只等陈忠实的自序,可惜没有等到。

  孙学良向记者出示了陈忠实在今年2月27日手写的一封信:“短序待后,争取写成。化疗使我失却记忆,也失去思维……我再争取,请您谅解。”

  “之前陈老师身体就不好,但是我们一直在电话联系,今年2月他答应我,给这本书写一个短序。没想到这篇短序没等到,却惊闻陈老师逝世的消息。”孙学良说。

  据了解,2015年8月,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可算作《白鹿原》番外篇的小说《白鹿原纪事》。孙学良说,陈忠实对这本书很满意,2016年初答应将散文集《白鹿原头信马行》也交给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并指定孙学良作责任编辑。

  即将出版的《白鹿原头信马行》约18万字,收录了陈忠实对于一些小物件或小事情的描绘,如《又见鹭鸶》《绿蜘蛛,褐蜘蛛》《告别白鸽》《拜见朱鹮》《喝茶记事》《种菊小记》《火晶柿子》等等,这些作品是陈忠实对于白鹿原上生活的惬意描绘,也是当代散文的典范之作。

  (据新华社成都4月29日专电)

  背景

  陈忠实和《白鹿原》

  陈忠实凭借长篇小说《白鹿原》获得我国长篇小说最高奖——茅盾文学奖。

  在白鹿原下的灞河边上,有一座普通的农家小院,这里是作家陈忠实1942年出生的地方。陈忠实大半生都是在西安灞河边的白鹿原上度过的。从读小学到当民办教师、在公社工作,后调至区文化局工作,他没离开过那片土地。评论家肖云儒说:“正是这些经历,让陈忠实对农村和农民有了深刻的理解,这也构成了《白鹿原》创作的底色。”

  上世纪80年代,陈忠实调入陕西省作协,开始进行专业写作。他曾说:“我的创作正得益于我在乡村工作的20年。特别是我在公社工作的10年,那时我不是以一个作家的身份去体验生活,而是以公社干部的身份进行工作。”

  《白鹿原》的创作,构思与准备2年、提笔写作4年、1992年面世,这部50万字的长篇小说展现了陕西关中农村的历史变迁。这些年来,《白鹿原》不仅获得了我国长篇小说最高奖——茅盾文学奖,还先后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话剧、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至今,这部小说总发行量已超过500万册。

  (据新华社电)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