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谦虚儒雅的长者莫伸:一部小说把“窗口单位”推向全国
//www.workercn.cn2015-06-11来源: 天津日报
分享到:更多

路遥

吴天明

  莫伸口述

  我的朋友路遥和吴天明

  上世纪70年代,路遥在《延河》编辑部当编辑。刚开始我们走得并不近,是“点头之识”。后来我才知道,路遥其实一直在积蓄力量,计划着在文学创作上做出成绩。1980年之前,陕西的作家陈忠实、贾平凹、京夫和我,都已经分别获得了全国短篇小说奖,路遥似乎默默无闻,其实他志向高远,一直憋着劲要写出好作品来。

  1980年,路遥创作的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在《当代》上发表,并获得了当年全国中篇小说奖和《当代》文学荣誉奖,正是那篇小说奠定了路遥在文学界的地位。此后他一发而不可收,很快创作并发表了中篇小说《人生》。《人生》标志着他登上了一个文学的新台阶,迎来了他创作生涯中新的辉煌。那一阶段,由于共同的文学事业和文学爱好,我们相互走近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了。

  有一次,我和路遥结伴儿到汉中去,算是真正近距离接触。晚上聊天时,他告诉我,说他原来不愿意跟我接触,觉得我是城市青年,特别骄傲。这让我吃了一惊。其实在生活中,几乎没有人说过我骄傲,为什么他会这样认为呢?后来我才逐渐发现,由于当初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巨大“落差”,来自农村的青年会产生出一种心理上的敏感,这种敏感当然也是一个人自尊的外延。

  我在西安铁路局的《西安铁道报》工作。1982年前后,铁路上体制变革,各省铁路局撤销,合并成几个大铁路局。西安铁路局要并入郑州铁路局,组织上准备把我调到郑州局机关。我从小熟悉陕西这片土地,去郑州工作完全可以,但是去创作就不行了。对创作而言,我需要重新熟悉和认识那里的一切,而有些认识和理解是需要相当一段时间,甚至需要从小耳濡目染的。就因为这个原因,我不大想离开西安。

  当时吴天明正在把路遥的小说《人生》改编成电影,路遥给我出主意,说西影厂有专业搞创作的编制,你可以调到西影厂去。

  有一天晚上,路遥领着我和作家京夫一起去西影厂找吴天明,说了我们两个想调来搞专业创作的事。吴天明当时是西影厂的厂长,听完当场拍板,可以!我还是有些惶惑,也有些犹豫,担心自己一直写小说,不会写剧本,于是向吴天明提出两个条件:一是我在电影厂不写剧本,就写自己的小说行不行;二是西影厂能不能为我解决一套住房,以便安身。没想到他还是那么痛快,答复从两个字变成了三个字:没问题!

  在路遥的引荐下,我顺利地调入西安电影制片厂。我提出的两个条件,住房很快就解决了,不写剧本的条件,用不着别人说,我自己就推翻了。由此我也想到,不仅在工作上,在生活中也是同样,许多事情不是你提出要求就可以的,关键要看主客观条件的发展和变化,当然也要看你自己是否能够不计一切代价坚守下去。

  吴天明是个很有魄力也很有魅力的人,他对于西影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在电影圈积累了很多经验和人脉,而且,他从前没有担任过领导职务,也就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他遇到了一个好时代。过去我们常常讨论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应当说英雄当然也造时势,但首先是时势造英雄。很多事情都和时代、大环境分不开。吴天明担任厂长时,正是中国波澜壮阔地进行改革开放的时代,整个社会都鼓励大家往前走、往前闯,这是大环境和大氛围,离开了这个时代和环境,不管谁有多大本事,恐怕都无法施展。

  据我所知,离开了特定环境之后的吴天明,就相对沉闷了一些。包括他以后再拍出的片子,也都没有创造出此前的辉煌。他去世前曾拍过一部反映老年问题的电影,我没看到,据说相当好,但市场没有响应,这是非常遗憾的。 (本报记者 郑长宁 实习生 徐雪霏)

1 2 3 4 5 共5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