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和古建谈一场单纯而热烈的恋爱(图)
//www.workercn.cn2017-09-11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一个大连人,自掏腰包,忍晒受冻,独自行走山西偏远山村18年,只因想用画笔留住濒临消亡的古建身姿——

和古建谈一场单纯而热烈的恋爱

中工网记者 刘建林 中工网通讯员 陈秋莲

  连达画笔下的古建筑

  山西省介休市洪山镇石屯村环翠楼

  山西省万荣县东岳庙飞云楼

  山西省太原市纯阳宫牌坊

  一米六七的个头,身后的背囊高高地超过了头顶,虽然背囊看上去相当的沉重,但行走当中并没有显现太多的吃力,一双明亮的眼睛中,透着一种平静的坚定。

  9月3日,太原街头,还离着很远,记者就断定这个背着行囊的汉子就是连达。

  39岁的连达,是一个生在黑龙江、长在大连的普通人,在过去的18年中,一把折叠椅、一张白纸、一支钢笔,他沉浸在山西的古建筑里,手绘着山西古建筑的身姿,用线条表达着对山西古建筑的爱恋,用真心深情履行着自己的使命。

  一

  1999年夏天,20岁的连达,怀揣着3000元钱,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独自旅行。

  当生长于东北的连达第一次看到山西的晋祠、关帝庙和平遥古城时,被深深地震撼了。他倾倒于中国传统的审美和穿透历史时空的沧桑古朴韵味,留恋于这些古建筑的恢宏和灵气中,惊叹于古人的智慧和巧夺天工。这种震撼让他无法离弃,索性租了辆自行车,日日到这些神奇的建筑周围转悠。

  他不知如何宣泄对古建筑的一见钟情,就是想把它记录下来。忽然,他想到自己小时候画过关公骑马拿刀,还算是有一点绘画基础的,就从附近的商店里买来了纸和钢笔,把看到的古建筑样子用线条勾勒出来。这样,即使离开山西,还可以再拿出来看看,以解相思之苦。

  想起当初,连达笑着说,用画笔来记录古建筑,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当时家庭经济紧张买不起一台傻瓜相机。

  就这样,一次邂逅,让连达这个匆匆的过客对山西古建筑一见倾心,与山西结下了不解之缘,与山西古建筑开始了一场深深的爱恋。

  二

  “千里迢迢来到一座偏僻的庙宇,就好像找到了神交已久却未曾谋面的老朋友。绘画虽然耗时,但在画的时候需要集中精力观察古建筑的每一处细节,也就等于认真地将古建筑牢牢印在脑海之中。”连达这样表达自己执着于手绘古建筑的快乐和满足。

  18年来,连达每年春秋两季都要设法抽出各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专心致志地为他魂牵梦绕的古建筑绘画,与他日夜思念的古建筑亲密接触。

  一开始,他是边游览边绘画,有些漫无目的,北京、河北、山东、山西都画过一些。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山西作为国内现存数量最多、涵盖年代跨度最大的古建筑圣地,最终成为他长期驻足的选择。山西的古城、古镇、古村落甚至荒郊野外的古建筑都曾留下过他写生作画的身影。

  在山西期间,天一亮,连达就会出门寻访古迹写生,天不黑根本不停笔。为了“一次成形”,他往往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经常赶不上吃饭。一段时间,他吃山西的太谷饼吃到了反胃,一天三顿啊。为了赶时间,他甚至坐在臭气熏天的旱厕和垃圾堆旁,一边嚼干粮一边写生。有时坐上班车就能睡着,晚上躺下全身酸痛,但只要天一亮,他又抖擞精神地投入到绘画中。

  连达坦言,因为基础有限,最初的手绘错误百出,歪歪扭扭,作品难以入目。但他还是硬着头皮咬牙坚持了下来。

  “也许我的写生技法不够专业,建筑结构的表现也不够严谨,但这是我对古建筑热爱情怀的表达和对古建筑现状的记录,是我人生坚实的足迹和个性的展现”。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