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人物资讯-正文
一代钢铁工人的命运 在钢铁业数十年变迁中沉浮
//www.workercn.cn2016-10-29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新生

  “小家庭的幸福与大时代紧密关联着,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命运和挑战。”

  退休快5个月了,成宁湘已经适应了离开工厂的生活。早上,把儿子送到学校后,他会绕道到离家1.5公里外的峨眉路菜场买菜。这里虽然离小区远了点,但菜价普遍要便宜5角到1元钱。稍微精打细算一些,日子照样过得有滋有味。

  现在,他一边把心思放在督促儿子学习上,一边盘算着,等儿子长大一些,他就可以用自己的技术去谋个活计。在湘钢36年,他是熟练的装载机手,手里还握着好几个实用的证书,“再等两年吧,急不来”。

  过去的同事,通过竞争上岗,有的成了一岗多责的“区域工”,有的则转岗顶替了过去外聘的劳务工。有了丈夫顾家,刘利军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球磨班人数减少,以前外包出去的机器清理、沟泥清理的活都得靠班组成员来完成。想尽办法节约能源、控制成本是这个班长每天都挂在心上的事。

  “再没有‘国企倒不了’的想法了,自己救自己,才能活下去。”刘利军指着控制室里的屏幕说。

  到保险公司再就业后,加上内退工资,胡新娥每个月都有不错的收入。但她心里总是放不下球磨班的姐妹们,每天翻阅班组和车间的微信群成了她的习惯,连球磨班哪一天加班了,她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也正是从微信里,胡新娥得知了企业逐步向好的消息。3月以来,湘钢已连续7个月实现盈利,人均年产钢由2014年的500吨上升到750吨。

  各个岗位上的故事也从各个车间传出来:有进厂20余年的高级技师,为了在差价3角7的尖峰和谷底电价间找到适应生产的最低能源成本,每日盯着复杂的图表计算;有参加工作第一年的新人为了技术攻关,放弃所有的周末,整日整夜扑在车间和厂房……

  中厚板成品车间里,带着温热的“卡特彼勒精品板”被覆上防水、防尘的保护膜。为了留住这个“零划痕”要求的客户,从开始生产到最后运输,工人们像呵护丝绸一样,呵护着这些钢板。

  在代表着湘钢最先进技术的5米宽厚板车间里,1100摄氏度的钢板正通过高温除磷。在机器的轰鸣中,水汽和热浪弥漫着,升腾至屋顶。

  10月的湘潭,褪去了夏日的高温,是一年中最舒服的季节。这座转型中的钢城,也趁着好时节,向突围的出口迈去。

  (压题图:视觉中国供图。其他为资料图。)中工网记者 罗筱晓 方大丰

第1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共7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