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时代先锋-正文
李保国:燃尽生命耀太行(图)
//www.workercn.cn2016-05-30来源: 经济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一种模式复制繁衍——

  用产业带动农民致富

  “建立合作基地、加盟基地等平台模式,与核桃种植大户建立深度密切的合作。”看着方案书上的这句话,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高胜福仿佛又听到李保国在对他说:“我们要恢复中国核桃强国、出口大国的地位。”

  “这是他的心愿。”高胜福说,“可以说,没有李保国老师就没有绿岭的今天”。

  1999年,临城县农民高胜福满怀豪情承包了3000亩干旱的丘陵岗地,可当他手持工具走上荒岗时却手足无措,不知怎么干才好。于是,他请来了李保国。

  通过广泛调研,李保国发现当时市场奇缺的是薄皮核桃,而临城县丘陵的自然条件最适宜种植早实薄皮核桃。

  经过不懈努力,他成功选育出我国目前综合性状最好的核桃新品种——绿岭,并推行“早实核桃矮化密植栽培技术”,研究形成配套的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如今,这些技术被丘陵区农民复制,仅邢台市就种植薄皮核桃60万亩,年产值超过20亿元。

  “最重要的是,他开创了‘托一接二连三’的产业化模式。”高胜福知道,李保国研究治山,不只是想让山区绿起来,更想让群众富起来,“他认为,让农民致富必须靠产业带动,通过‘一产为基础、二产生动力、三产树形象’联动发展”。

  5月20日,在位于南和县的国内最大树莓种苗组培中心,李保国带领团队亲手繁育的树莓种苗长势茁壮。“我们的树莓种植辐射河北10多个县,多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李老师啊!”项目负责人周岱燕说。

  “2014年时,树莓成活率仅有10%左右!”周岱燕说,是李保国告诉她这是一个快速脱贫致富的好项目,坚定了她的信心。在随后的一个多月里,李保国跑遍东北三省、山西、河南等地,考察基地、调查市场,拿出一整套发展方案。“我们就是按照李老师的方案实现了快速发展,如今种植面积近7000亩,农户每亩增收5000元以上。”周岱燕说。

  李保国在大山深处这个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战场上不断探索创新——邢台县的“前南峪模式”,内丘县的“岗底模式”,临城县的“绿岭模式”,平山县的“葫芦峪模式”……在别人看来,哪怕建好一个科技扶贫基地都不容易,可他却让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建成10万亩苹果生产基地、百里核桃产业带、万亩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使山区增收35.3亿元。

  这是一条充满艰辛的道路,但李保国义无反顾。有人劝他:院士是一个科学家的珠穆朗玛,少往山里跑跑,说不定就能登上巅峰。李保国嘿嘿笑道:“价值的体现有多种形式。对我来说,当院士是未知数,搞技术服务让更多的老百姓摆脱贫困是已知数,我参与其中并能作出贡献,更有意义。”

  这两年,李保国还谋划运作一项前所未有的事业:把太行山区的农业企业进行大联合,每个企业专做一项产业,苹果由富岗公司来做,核桃由绿岭公司来做,红树莓由至高点公司来做,造地由葫芦峪公司来做,以此打造太行山区的“经济作物航母”。

  “岗底的穷帽子是李老师帮我们摘掉的。”内丘县岗底村党总支书记杨双牛日前带领村民在岗底的山顶上开辟了一块墓地,将李保国的部分骨灰埋在那里,“我想让他亲眼看着太行山变得更美更绿,看着更多农民富裕起来!”

1 2 3 4 共4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