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工会人物-正文
“张扶贫”:坚守黄土高原16年(图)
//www.workercn.cn2016-04-28来源: 西安晚报
分享到:更多

张雷威(右)向贫困户了解大枣销售情况   

    张雷威,国网榆林供电公司原工会主席,曾代表陕西省电力公司担任吴堡县政府挂职副县长5 年。从2000年开始,张雷威就开始了他的扶贫工作。他的扶贫行动、经验得到了国家扶贫办有关领导的肯定。16年来,他的足迹遍布神木、佳县、吴堡、米脂等6 县区56个贫困村。去年,张雷威虽然已经退休,但仍然默默奉献在扶贫工作一线。

    赶着骡车寻找贫困根源

    神木县芹菜沟村原来是一个非常贫穷的村子,2003年,张雷威来到后就套上骡车,带着干粮、水壶、草帽,把村上的农户家和村里的沟沟卯卯跑了个遍。他一边问一边记,最后都要找到根源并想办法解决。通过一番深入调查研究,明确了致贫原因,并制定发展规划后,他为村民购买养羊、养牛书籍400 余册,购买小尾寒羊36只,种植优良牧草60多亩,帮助养羊示范户盖起了标准化羊舍,引进良种猪、秦川牛。还为村民架设农用电力线路400 多米,及时解决了30多亩水浇地的灌溉问题。通过三年帮扶,把芹菜沟村由有名的烂摊子村转变为脱贫致富的样板村。

    61岁的冯有飞是米脂县沙家店镇史家坬村的贫困户。记者来到他家时,他正在羊圈喂羊。以前,他在家除了种点庄稼外,不知道如何能摘掉自家的“贫穷帽子”。自从张雷威驻村后,村里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张雷威推出“适度养殖,一户一法,一户一策”的精准脱贫方式,让村里50到60岁的有劳动能力的人,自购20只母羊,再由国网榆林供电公司免费提供一只优质陕北白绒种羊,并提供5000元圈舍补助资金。60岁到70岁的贫困人群,采用贫困户自购一头秦川母牛、张雷威帮扶一头母牛的方式,一年产两牛犊。

    冯有飞高兴地对记者说:“我家从2014年养殖20只羊到今年已发展到43只。

    今年羊价要好一些,每只能卖1000元左右,卖10只就能收入1 万多元。牛每头可卖5000元。按照这样的方式,就达到年初实施、年底见效、次年脱贫、三年致富的精准脱贫目标了。“

    群众眼中的“扶贫县长”

    吴堡县下山畔村是有名的红枣专业村,全村90% 的土地都种植红枣,所产红枣个大、核小、皮薄、肉厚,远近闻名。枣树耐旱,但在春天刚发芽的时候必须打药,要不然枣树的嫩芽就会被虫子吃掉。村子常年干旱没有水源。张雷威在吴堡县挂职副县长时,经过多天的“山上下沟”找水源,为村子修建了15口集雨水窖,把村里的1820亩枣树打造成吴堡县千亩红枣丰产示范园和省级“一村一品”

    示范村,枣树变成了农民的“摇钱树”。

    “张雷威这几年与我们同甘共苦一起劳动,不管谁家遇到难处,他都会伸手帮一把,给我们老百姓办了不少实事,让我们短短几年时间就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他真是好人、好干部呀!我们都舍不得他离开村子。“在神木县西沟乡芹菜沟村,村民们都竖起大拇指夸赞张雷威。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张雷威在16年的扶贫时间里,写下了50多万字的扶贫日记。2015年6 月25日,张雷威正式退休了。虽然他从岗位上退了下来,但没有从扶贫的岗位上退下来。由于他扶贫工作经验丰富,总结出了一套以农村贫困人口分类、因户而异的精准扶贫方法,先后被评为陕西省劳动模范、全国社会扶贫先进个人,多次在全省扶贫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介绍。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评价他:“老张同志已经成为扶贫的内行,对精准扶贫很有思路。”(文/ 图 记者张松)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