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韦本辉:让板结土壤活起来(图)
//www.workercn.cn2017-06-26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聚焦土壤改良,粉垄技术颠覆传统耕作模式

  光环并没有让韦本辉陶醉,多年在大江南北摸爬滚打的见闻让他深感忧虑:农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三良”:良种、良法、良田。长期以来,关于良种、良法的研究很多,而良田则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特别是传统拖拉机犁头耕地的耕作深度大多不到20厘米,耕、耙、起垄的反复碾压还形成了坚硬的犁底层,土壤自身的生产力越来越衰退;长期过量使用化肥农药不仅导致土壤板结、地表结膜、河湖污染,还损害了农产品质量、影响了国民健康……韦本辉想:能不能发明一种新的耕作模式把土壤深耕深松,在减少化肥农药使用的同时保障稳产高产?

  这个想法韦本辉连吃饭睡觉都在琢磨……2009年的一天晚上,他脑海中忽然浮现出小时候看木匠打家具的情形:木匠在木板上钻孔时,用牛筋拉动铁钻头反复转动,孔就会越钻越深,粉末状的木屑也会随之浮上来。“如果用螺旋钻头代替犁头耕地,是不是就可以把板结的土壤打得更深,浮起来的土壤不也就更加粉细、疏松了吗?”受此启发,韦本辉先画出草图,然后找到一位在宾阳县城制作农机的师傅,请他帮助加工制造。几个月之后,那位师傅做出了螺旋形钻头样机。但样机挂到拖拉机上做耕作试验时,问题出现了:速度慢且容易坏,无法实际使用。

  韦本辉没有泄气。他找到生产小型农机的广西五丰机械公司董事长李深文,委托他们研制。无数次失败之后,拖拉机牵引螺旋形钻头的第一代粉垄机在2010年10月20日试验成功。之后经过多次改进,他们终于研制出在地里跑一遍就可完成深耕、耙地、起垄等多种功能的自走式粉垄整机——颠覆传统耕作模式的粉垄技术由此诞生。

  赴多地推广示范粉垄技术,试验改良盐碱地

  这些年,韦本辉的足迹遍及全国21个省(自治区),行程数万公里,跟着粉垄机对甘蔗、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等20多种作物做对比试验。多年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粉垄技术能实现多季持续增产,增幅在10%—38%之间,山药、木薯等块根块茎作物最高可增产40%以上。与现有耕作方式相比,粉垄技术每产出100公斤粮食可少用化肥0.35—4.29公斤,减幅达10%—30%。

  一个新品种能增产5%—10%就是“重大突破”——粉垄技术为何这么牛?“粉垄技术的耕作松土深度为40—50厘米,比传统技术加深了一倍,而且使土壤长时间保持细疏松软状态,使‘土壤四库’扩容翻倍。”韦本辉解释说。此外,韦本辉还在新疆、内蒙古、河南、宁夏等地开展粉垄技术改良盐碱地试验,取得了盐分下降、产量增加的可喜成效。

  韦本辉发明的粉垄技术不仅受到农民的欢迎,还被袁隆平院士等多位农业专家誉为中国农耕史上的“重大革命”。然而,粉垄技术毕竟是个新生事物,加上受研究经费缺乏、农机补贴政策不到位等因素的限制,这项新技术推广得并不理想。韦本辉热切盼望着在国家相关部门的助推下,粉垄技术能早日在大江南北大面积铺开,为农民农业造福。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