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别在最能吃苦的年龄选择安逸
//www.workercn.cn2017-06-12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别在最能吃苦的年龄选择安逸

——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高新波

  通讯员 吴华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孙海华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6月12日   12 版)

  今年年初,作为“图像结构建模与视觉表观重构理论方法研究”项目负责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高新波教授,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接过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证书。

  15年磨一剑。高新波与他的团队,用胸中的“执着”与手中的“极致”,诠释了千锤百炼之钢背后的科研初心。

  当今,视频监控、VR/AR、无人系统、机器人视觉等各种新兴感知平台不断涌现,感知数据每日海量产生,迫切需要发展高效的视觉计算方法。

  2001年,29岁的高新波完成了香港中文大学多媒体实验室的博士后研究工作,回到母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组建起“影像处理系统实验室”,并与香港中文大学多媒体实验室的李学龙、陶大程两位学者保持科研上的密切合作,围绕“社会公共安全”国家重大需求和“信息-物理-认知三元空间融合”国际学术前沿,探索视觉计算与协同认知的新理论,着重解决异质图像重建和图像质量感知中的瓶颈问题,在图像结构建模与视觉表观重构领域进行了10余年的联合攻关。

  但是,科研的道路并非坦途。团队在图像质量评价方面的研究成果得到国际认可的艰难过程,是让高新波印象尤为深刻的一段“颠簸路”。

  2008年,高新波与他的博士生路文以及陶大程、李学龙合作撰写了论文,提出了基于多尺度几何分析的部分参考型图像质量评价的一种新测度。文章投至图像处理领域的顶尖期刊IEEE Trans. on Image Processing,经过长达半年多的评审,编辑部返回了4位评审人的评审意见——一共20条大问题和18条小问题。

  一条条异常严苛的问题,需要大量的理论分析和实验数据予以解释、支撑。没有任何抱怨和等待——当时正值春节期间,但分处西安、香港、伦敦三地的4人,大年初三就全部投入到论文的修改中,每日通过邮件、电话沟通讨论。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