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于丹:“草长水清,我就欢喜”
//www.workercn.cn2017-05-11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知识分子典型】“草长水清,我就欢喜”

——记坚守孤岛25年的科学家于丹

  5月的梁子湖平静美丽,波光粼粼,微风吹拂下,漾起层层縠纹。

  这片水域正是武昌鱼的故乡,一湖净水的背后离不开一位老人的付出,他就是远离喧嚣、坚守孤岛25年,通过种植水草恢复水生植物生态系统,建立起“学术王国”的“种草带头人”,梁子湖湖泊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于丹。

  从武汉市驱车一个多小时,再换乘冲锋舟近20分钟后,记者来到了湖心的梁子岛,找到了正在“干农活儿”的于丹。

  一顶草帽,摘掉帽子露出灰白的头发,一双拖鞋方便随时下水,双手格外粗壮……眼前的于丹与印象中的大学教授形象相去甚远,倒像是一名地道的农民。

  1992年,35岁的于丹从东北林业大学博士毕业后来到武汉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需要寻找一个野外观测站,在考察了长江中下游多个湖泊后,他选中了湖北省湖容第一面积第二的梁子湖。

  从此,于丹把自己的命运与梁子湖紧紧绑在一起。

  如今年近六旬的于丹,“4米深的湖上来下去,没有问题。”于丹告诉记者,冬季水少相对容易种草,但湖水刺骨人更遭罪,“怎么办?下水前喝口酒御御寒。”

  于丹坚持水底种草,是近30年湖泊修复治理实践得出的经验。他给记者普及了湖泊修复治理原理:湖底种下水草,通过光合作用,净化水中的氮、磷等物质,而螺、虾、鱼、蟹等水生动物,依托水草生存,如此一来,整个湖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种水草治理湖泊,就像中医一样,是治本之道。”于丹对于运用沉水植物构建“水下草原”治理湖泊有着绝对的话语权。多年的实践,让他摸清了湖泊的性格脾气。

  为治理修复梁子湖,他的团队在梁子湖底种植了20万亩水生植物,耗时十年之久,梁子湖水质又重回二类水质。

  如今,作为国内第一个以水生植物和清水湖泊为研究对象的野外站,梁子岛站内实验楼里配套了各种精密仪器,建起近600个大大小小的实验池、千个水族箱及一整套水生植物实验系统。

  于丹每年会带着学生到全国各地寻找新的水生植物。20多年来,他和他的团队共收集各类水生植物标本25万余份,梁子湖观测站拥有全国90%以上的水生植物标本,成为国内馆藏水生植物最多的地方。

  “做人要知足,学校90年代破格提拔我为教授,这些年大力支持我做研究。”于丹透露,他要利用自己积攒的工资奖金设立一个梁子湖生态奖,鼓励更多的年轻人投身湖泊生态保护。

  在多年的摸索中,于丹团队研发出多个填补国内外空白的水草种植技术和专门机械,但他们却从未申请过一项专利。如今,他们也在云南、浙江、内蒙古等地进行免费种草治理病湖,不收横向课题经费。于丹说,草长水清,我就高兴。

  (据新华社武汉5月10日电 新华社记者 李伟 俞俭)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