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楚国林:在贫瘠的土地上种出“扶贫花”
//www.workercn.cn2017-06-01来源: 新华网
分享到:更多

【我为中原出彩做贡献】楚国林:在贫瘠的土地上种出“扶贫花”

【我为中原出彩做贡献】楚国林:在贫瘠的土地上种出“扶贫花”

  新华网郑州5月31日电(郭东亮 王威)在镇平县张林镇与杨营镇中间,有一大片贫瘠的土地,让粮农叫苦不迭。2012年,楚国林创办的镇平县霖锋绿色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在这里落户。5年的时间转瞬即过,曾经贫瘠的农田变成了万亩荷花基地,曾经“种地不挣钱”的村民也因此增加收入,贫瘠的土地上开出了娇艳的“扶贫花”。

  现年46岁的楚国林出生在杨营镇尹营村一户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他初中毕业后便投入到贩卖蔬菜的队伍当中。

  1992年春节前夕,楚国林从湖北省批发数百公斤莲藕,到镇平县售卖。当年,莲藕行情较好,再加上楚国林售卖的莲藕品相好、皮白肉脆,仅这一项,他当年就净赚3000多元。

  以后几年时间里,楚国林的莲藕生意越做越大。

  1996年春节,楚国林从湖北省一次性贩进莲藕10多万公斤。“我一路上都很害怕,怕卖不出去。”让楚国林想不到的是,他的莲藕一到镇平境内,便被争相采购,“一天就卖了7万多元”。不到五年,楚国林便积累下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2001年春天,楚国林从单纯的莲藕贩卖,向莲藕种植扩展。他在湖北省承包3000亩水田,用以种植莲藕。从选种到施肥,从整地到田间管理,从采挖到保鲜运输,他练就了一身种植莲藕的好手艺。同时,他的莲藕销售网络也逐渐扩大到内乡、南阳、西峡等地,年收入达到数百万元。

  “你在外地把莲藕事业做这么大,咋不回到咱家乡让乡亲们也走上致富路?”在一次回乡探亲中,乡亲们的一席话深深地触动了楚国林。于是,他决定返乡创业。

  2012年,楚国林回乡创办了镇平县霖锋绿色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至今,该公司已流转土地达10000余亩,筹措投资达9000多万元,建成了长江以北旱作地区规模最大的莲藕生产基地。目前,该公司莲藕年生产能力达到20000余吨,年销售收入达5200多万元,带动周边农户2000余户发展莲藕生产,吸纳农村闲散劳力就业300余人。

  “流转土地,种植莲藕,必须让村民们得到实惠。”楚国林介绍,其公司先后在杨营、张林两个乡镇的尹营、戴营等10个村,流转土地10000余亩,每亩土地年租金平均在800元以上,其公司年支付土地租金达800多万元,“这实际上降低了农民经营风险和生产投入,流转土地收入已超过农户种粮收入。”

  村民们不仅从土地流转中得到了稳定的租金收入,还从莲藕产业发展中学到了技术,收获到了更多的其他收益。据了解,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镇平县霖锋绿色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逐步形成了集莲藕种植、选种繁育、技术培训、生产加工、农业观光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吸纳农村闲散劳力数百人就业,分享到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带来的“甜头”。  

  尹营村民楚成显便是其中的一员。他向该公司流转土地4亩,每亩租金800元,土地租金年收入为3200元。同时,他和妻子、儿子都在公司打工,每月平均工资达到3500元,每年在公司工作8个月,收入共计84000元。

  据了解,该公司季节性用工达到300人以上,用工时间平均在8个月左右,务工农民年平均工资都在20000元以上。

  “农户依托企业在家门口实现劳动力就业,既增加了收入,又能照顾家中老人和学生,农村家庭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大为提升。”楚国林表示,他将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做好莲藕、荷花、荷叶深加工,探索一条以农业生产为主导,融合生产加工、生态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为一体的农业综合发展之路,实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在“精准扶贫”攻坚战中继续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为当地农户带来更多的实惠。(完)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