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许文青:安全风险一“网”打尽
//www.workercn.cn2016-08-03来源: 经济日报
分享到:更多

  密密麻麻似乎无序排列的二维码在许文青眼里,蕴藏着现场安全检查大数据。驾驭这匹黑白“马”,他用了将近一年时间。

  2015年3月,一道命令把许文青从山西省解家庄这个四等小站站长岗位调回大同站安全科,出任安全风险管理推进办主任。上任第一天,这个从铁道运输专业毕业的中专生,就接到了一个很有挑战性的课题,让一向点子颇多的他直挠头。

  车站推进安全风险管理过程中,急需开发一个平台,对全站各级管理人员128个作业岗点的检查和发现问题情况,进行实时收集和分析。

  一时间,“互联网+”“智能手机”“APP”“大数据”这些词儿都走进了他的日日夜夜。全站平均每天动态检查几百人次、反馈问题近百个,车站原有的“安全日报系统”运行在封闭性很强的内部局域网办公系统上,各岗点无终端、与互联网隔离,根本不具备即时采集海量数据的功能。

  “老路子走不通,新法子又找不到,一个多月也没理出个头绪。”许文青说,“那段日子睡不着,我这边没办法,领导那边催得急,我都快崩溃了”。

  正当他抓狂时,微信朋友圈里推送的一则投票信息,让他茅塞顿开。他猛然意识到,既然识别关注二维码后能发出投票信息,这个办法肯定是条解决问题的路子。第二天一大早,他打电话给前期合作开发“安全调度指挥系统”的大学生小付,得到了可行的答复。高兴之余许文青又发愁起来,据小付讲,实现二维码采集数据,必须通过互联网,还要开发手机版APP客户端才行。

  “窗户纸”捅破的三个月后,“大同站现场检查终端”APP首次推送到全站各级干部智能手机里,128个印制了不同二维码的牌子首次安装到对应各岗点的墙上。干部通过手机扫码,可以自动上传本人的检查地点、时间、发现问题等信息。

  许文青松了口气。但他没有想到,解决问题那么难,但失败却来得如此快。随后一周的试用期里,有的干部就看到了漏洞,琢磨出应对措施,手机拍照打印二维码,坐在办公室扫图片,十多个岗点5分钟就能全部“到此一游”,真伪难辨。

  许文青很尴尬。漏洞不补,定成摆设和作秀。在此后的4个多月里,想过GPS定位,投资太大,作罢!视频监控核验,效率太低,放弃!控制提交时限,难以治本,没用!方案反复推倒重来,一时间没了主意。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个小插曲,让许文青脑洞大开。五一劳动节前的一天,劳人科通知他,全站核查干部学历,每人都要上交一份学历认证报告的网站核查结果。登录后,他发现想取得核查结果,必须先通过短信取得网站随机发回的验证码才行。

  “当时我就想到多年前开通网银时银行给的U盾,那个小玩意,每按一次,就随机显示一个验证码,简单管用。”许文青说,“当时我很兴奋,几乎要跳起来。五一假期三天跑遍大同所有院校,最后和大同大学计算机系专业的一位教授达成合作意向,立即着手完善APP,定制新的二维码”。

  2016年5月15日,具备随机密钥验证功能的新版APP上线,配备密钥随机生成器的二维码,在各岗点同步更新到位。工作人员到岗检查,扫码后还须按一下密钥生成器按钮,输入看到的6位数随机密钥才能签到,检查完了二次扫码并录入信息提交后,须再次取得一个1分钟有效期的新密钥,输入验证后才能完成上传。两个密钥,只有到现场操作,才能得到。就这样,全站各级工作人员现场检查情况得到真实反馈。

  “这是一小步。”许文青说,“分析大数据,把安全隐患牢牢套在依靠科技进步精细管理的‘准星’里,通过精准研判掌控规律,超前调度检查力量呈最佳分布,百发百中有效防控才是我想要的。” 文/牛进峰 宋晓春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