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工程师何付兵:“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www.workercn.cn2016-05-25来源: 中工网——《劳动午报》
分享到:更多

  教地理与勘查地质虽然都带有“地”字,但实质内容差别很大;一个高中教师、尤其是外地教师的职责,似乎与北京市政府东迁和北京新机场建设也挂不上什么关系。可是,何付兵却将这些要素有机地统一到了一起。

  从师范类地理教育专业毕业后,何付兵在安徽老家踏踏实实教了5年书。之后,他通过考研来到北京,并入职市地质调查研究院。期间,他克服跨专业、零起步等困难,在试用期内就从项目积极参与者变成了技术骨干。目前,他又一步步从项目小组组长、子课题负责、科室技术负责变成了科室负责人。

  现在,何付兵参与和负责的项目一个个都成了城市规划、工程建设、资源利用、环境保护、防灾减灾等所必需的基础资料。由于业绩突出,去年,他被评为北京市先进工作者。

  试用期内变成技术骨干

  何付兵是安徽安庆人,出生于1980年2月,是个不折不扣的80后。艰难的求学、高考经历,使他坚信成功是勤奋加汗水换来的,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在地调院,何付兵有一个特别的称号:何老师。这一方面是因为他当过几年高中地理老师,另一方面源于大家对他工作能力、工作成绩的肯定。事实上,认真、负责、谨慎、严谨的态度和勇于创新精神,给他带来的不仅是老师的称号,还让他在局级和市级各项竞赛中脱颖而出:2010年获得首届地质矿产勘查技能竞赛冠军,2014年荣获首届北京市“职工技协杯”职业技能竞赛冠军。

  “事实上,地质并非我大学所修专业。”何付兵说,师范类地理教育专业跟地质专业是两码事。在教学过程中,他发现自己对地质特别感兴趣,在地质方向上也较有天赋。于是,本着对地质专业的热爱,在2007年考取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研究生,转向构造地质学专业方向,并开始系统性学习地质专业。

  从地理专业转向地质专业属于跨专业,因此,进校后他倍感压力。在导师安排下,硕士阶段第一年,他除了学习硕士课程,还跟随本科生从头学习,先后完成了岩石学等5门地质基础课程的学习。此时,他还按照本科生培养的方式,参加了周口店地区的野外实习。

  在校期间,他发表多篇中文核心级别论文。其中,《闽西南晚三叠世文宾山组碎屑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发表在《现代地质》上。有了这些积淀,虽是跨专业学习,至2010年毕业时,他仍以优秀级毕业论文顺利毕业。

  2010年7月8日,何付兵来到地调院报到。听说院里正在开展《内蒙古东乌旗巴彦塔拉等四幅1∶5万区调(数字填图)》项目,他立即申请到该项目组工作,并在次日匆匆赶赴内蒙古。

  这是一项公益性基础地质调查项目,工作地区交通闭塞,方圆几十公里只有一户临时放牧人家,上百公里没有村镇。

  人烟稀少使野外调查生活补给极度困难。夏季的食物不能存放过久,项目组让厨师自己蒸馒头,然后大家就咸菜、吃鸡蛋解决饮食问题。在这里,何付兵头顶高原烈日,一干就是3个多月,直到10月份项目组收队。期间,他尽心竭力完成各项既定任务,熟悉分内业务后又要求项目组给自己加担子,分担其他成员的勾图、绘图、数据库建设等工作。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付出的多,成长得也快。至半年试用期结束,何付兵已经成为项目组不可缺少的技术骨干。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