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城区法官”朱保建:岁月流转,在执着中守望(图)
//www.workercn.cn2016-03-31来源: 陕西日报
分享到:更多

  “喝口水,下班了!”当时针指向晚上7点时,朱保建收拾好自己的随身小包,抱着一沓案卷迈出了办公室大门。

  朱保建是西安市莲湖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的一名法官,今年53岁的他在法官队伍里算是“老革命”了。

  虽是老同志,但工作量一点不输年轻人,2012年至2015年的四年间,审结民事案件上千件,且均无评查不合格案件,各项办案指标都位居莲湖区法院前列……

  “连轴转”的一天

  3月17日,一个普通的工作日,飘着蒙蒙细雨的天空有些阴沉。若不是耀眼的国徽,记者几乎错过西安市莲湖区人民法院的大门,走进大门上到六楼正好是早上8点30分,在一间坐了12个人的大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法官朱保建。

  “快来坐下,喝杯水!”在给记者倒水的时候朱保建给自己也倒了一杯。

  还没顾上喝,民二庭庭长冯建利就喊道:“老朱,来开个十分钟的短会。”

  每天早上八点半一上班就这么忙吗?书记员杨晨曦笑着说:“你跟上他一天,就知道什么叫忙得‘连轴转’了,他每天不到8点就到单位,你来的时候,他都已经把今天要开庭的案卷阅完了。”

  说话间,短会开完了,朱保建急匆匆地回到办公室穿上了法袍,“走吧,当事人已经来了,准备开庭!”

  这是一起房屋纠纷案件,原告王某因被告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延期交房,又迟迟未给住户供暖的问题将某房地产公司告上法庭。核对原被告身份、法庭调查、举证质证……复杂的庭审程序从朱保建嘴里说出来有条不紊。

  开完庭,已经是十点半了,当事人还没走出法庭,另一起调解案件的当事人已经在楼道等着了。

  “民庭审理的案件大多都是一些琐事,没有耐心干不成事。”朱保建在莲湖区法院是出了名的好脾气,处理问题有条不紊、不急不躁。

  说话间,书记员杨晨曦又来提醒说,一会儿要调解的一起相邻关系的案子被告已经到了,这是一起因被告修建房屋侵害了原告的通风、采光权,并且对原告房屋墙体造成损害,原告要求赔偿的案件,双方就赔偿金额争执不下。

  “你们都是多年的老邻居了,抬头不见低头见,不要闹僵了,咱们双方各让一步,和平解决纠纷多好。”朱保建先坐下来做被告的调解工作。

  经过半个小时的调解,当事人基本认可了朱保建的调解建议。

  “走吧,去坊上一趟,咱们去看看现场。”说话间,朱保建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

  查看完现场,日已过午,朱保建赶回了法院,一碗面就匆匆结束了午饭。

  14:30——16:30:开庭审理一起委托合同纠纷案件;

  16:30——18:00:调解的是一起财产损害纠纷和一起离婚案件;

  18:00——19:00:整理材料,写判决书。

  这一天,朱保建开了两个庭,调解了四起案件,看了一个现场……涉及婚姻、交通事故、相邻关系、债务纠纷等方方面面。

  在艰难中守望

  “我们的工作就是这样,面对的大多是些家长里短的琐碎事情,我们全年审理的案件成百上千,但老百姓一辈子经历的诉讼可能只有一次,一定要心存敬畏,高度负责,公平公正地审理好每一起案件。”这是朱保建一直记在心里的一句话。

  在长期的审判工作中,朱保建总结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纠纷调解方法,他经常跟年轻法官说:首先要尊重当事人,给予当事人充分的理解和信任,往往还要采用让当事人互换位置进行思考的方式来处理问题,这样双方才能抛开成见,听取法官的调解,最终化解社会矛盾。

  “有时候遇到一些难办的棘手案件时,真是压力巨大。去年调解结案的一起劳动争议案子,先后经历了一审、二审、发回重审,审了三年不见结果,中间真是历尽波折。”为了这个案子,朱保建一次又一次约见当事人,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案子多,不加班加点怎么能处理完。”朱保建总是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在他看来,工作的时间是工作,休息的时间也是工作,两者没有区别。

  “案多人少是大部分基层法院都面临的问题,尤其是实行立案登记制后,人不够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每个法官每年办二三百起案件是常态,太忙了。”民二庭庭长冯建利坦言,压力大、待遇低,付出与收获的不成正比让法院的人才流失日益严重。

  一些和朱保建共事过的年轻法官因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和心理压力选择了离开。“每年都有走的人,可既然选择了坚守,就会坚持到最后。”朱保建说道。

  记者手记

  忙,是记者采访一天下来最直观的感受,无暇喝水,无暇看手机,无暇去卫生间,甚至连午休一会儿都是一种奢侈。朱保建在接受采访时说,工作30多年,有24年是在法院,他最好的青春都给了法院和当事人,虽然辛苦,但既然选择就无怨无悔。

  在外人看来,法官是光鲜且高尚的职业,身穿法袍,高坐于审判席后,举手投足间决定是非曲直。而在看不到的背后,却是任务重、待遇低、保障差、职业尊荣感不够等诸多问题。事实上,正在全国分批进行的司法体制改革,就是旨在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让法院更像法院,让法官更像法官。我们坚信,通过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法官定能够成为具备吸引力、有尊荣感的职业,会有更多优秀法律人才为司法事业一路追索、终身守望。(记者 马黎 实习生 赵霄宇)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