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忆缪印堂先生二三事
//www.workercn.cn2017-09-01来源: 新疆日报
分享到:更多

  缪印堂1935年出生于南京,1956年起先后在《漫画》杂志社、中国美术馆、《文艺研究》《民间文学》杂志社等单位工作。1981年调入中国科普创作研究所,为该所研究员,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漫画艺委会委员。上个世纪80年代起,他用较多精力从事科学漫画的探索,被誉为“科普漫画第一人”。曾先后在《漫画》杂志、中国美术馆、文化部文艺研究院及中国科普研究所工作,1996年退休。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漫画艺委员会副主任、《漫画月刊》高级顾问、《漫画大王》顾问、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客座教授、河南大学客座教授,曾获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称号。

  2017年8月1日,从北京传来缪印堂先生突然去世的消息,心中久久不能释怀。

  正在编纂即将完成的《漫无止境——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30周年》一书,列有“名家追忆”章节,追忆近年故去的著名漫画家华君武、丁聪、沈同衡、王复羊、江有生、英韬、孙以增、何韦等,不曾想在书籍发排的最后时间,缪老也进入了这一章节。

  面对电脑,与缪印堂先生交往的一些事情,纷纷涌上心来。

  第一次知道缪印堂这个名字,是在我的童年时期。那时,家中订阅《连环画报》,每期都有连环漫画栏目。记得一组骑自行车夜行违章的四格漫画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由此注意到作者的姓名,也因先生的名字好记,小小年纪我便知道了画家缪印堂。几十年后,我已在新闻出版系统工作,因漫画与缪老熟识,曾谈及此画,缪老也记得自己年轻时的这组作品。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老一辈漫画家的带领下,我开始参与国内漫画界的一些活动,由此有机会认识很多过去在报纸和出版物才能见到名字的漫画家,缪印堂先生就是其中之一。应该说,小时候,我通过媒体始知名家;长大后,又是通过媒体初识名家。

  不同于其他漫画家大多就职于新闻出版系统,缪老虽也“出身”于此,青年时代曾供职于《漫画》杂志,但他大半生贡献于科学普及事业。缪老在可能被别的艺术家认为对漫画创作不利的这个环境里干得如鱼得水。记得缪老所在的科普研究所组织过几次颇具规模的科普漫画活动,搞得风生水起,影响很大,非常成功。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缪老及科普研究所与新闻单位的密切配合。缪老知道,当年绝大部分有影响的漫画家都在新闻单位,且当年新闻报刊是影响力最大的传播媒介。也正是新闻报刊漫画家的认真参与创作与积极配合宣传,使得科普内容漫画异军突起,成了漫画的一个新生“流派”,从此有了“科普漫画”一说。

  缪老对新闻媒体的重视不仅如此,他还积极在很多报刊上开辟漫画阵地,无论是单幅还是连环,无论是漫画作品还是赏析文章,无论是专栏还是“豆腐块”,他都认真经营,从不懈怠、从不马虎。每每有机会与报刊媒体人打交道,缪老从不忘谈及漫画、宣传漫画,进而寻找机会“打进”媒体,直接开辟漫画阵地并占领阵地,坚守阵地。当然,对新闻媒体组织的漫画活动,缪老从来都是积极参与。不仅参与,还积极地出谋划策,从不把自己当“外人”。

  漫画界的朋友都知道,缪老虽“老”,但思想从来不老。他不保守,不沉溺于过去的成就。缪老不仅在漫画创作的构思到技法方面不断推陈出新,而且对传播漫画的新媒体、新途径也非常感兴趣,积极学习了解,参与其中。2000年,在中国新闻漫画网开通之际,缪老就是第一批支持网络传播漫画的老漫画家之一。他出席包括新漫网开通仪式和各次重大活动,如“珍爱健康网上展”“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网上展”以及十几届“大学生环保漫画展”的颁奖活动等。缪老还第一批提供作品给新漫网“画家在线”专栏。每每有缪老组织的漫画活动和撰写的漫画文章,他都主动在第一时间提供给新漫网发布。这些行动,不仅是缪老对新媒体的支持,更是他对新媒体的理解,对新生事物的关注,对能宣传漫画、发展漫画一切手段的重视利用。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