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独臂汉与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www.workercn.cn2017-06-16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更多

  “吹尽狂沙始到金”

  新郑是座古城,文物古迹很多,虽然有的也有些文字记载,但深入研究挖掘,成大气候者寡。

  1979年5月29日,文汇报《沮水河畔“黄帝陵”》文章中“黄帝生于轩辕之丘(河南新郑)”的话,引起了蔡柏顺对研究黄帝文化的莫大兴趣。他广泛考察故土大地上的轩辕丘、黄帝宫、黄帝饮马泉、黄帝口等古迹,发现了多处被尘沙覆盖、静藏隐秘处的国宝。如他在采风和查阅县志中得知,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新郑曾有知县许朝柱题写“轩辕故里”四个大字的大石碑一通立于某某地方。他到那旧址去考查,发现这里已成新郑县兽医站,旧墙成了住户鸡舍,鸡屎遍地,臭气冲天。他不顾这些,执着寻找,竟在西墙上发现一通镶嵌在墙内的石碑,是乾隆二十年(1775年)新郑为黄帝重修“祖师庙”而立,上载:“古传郑邑为轩辕氏旧墟,行在北有轩辕丘遗迹,乃当年故址。”这一发现使他兴奋不已:碑文记载与历史文献、民间采风全部吻合,再证黄帝故里所在。

  不过他也思忖:明明是黄帝故里,为什么却一直被称“祖师庙”呢?为什么群众农历三月三拜的都是“祖师爷”呢?为此,蔡柏顺到北京查阅大量历史文献发现,宋徽宗大观三年,始称黄帝为“先师”;而“祖师”,一般指事业的首创者。黄帝是中华古代文明的肇始者,因而被尊崇为“人文始祖”“先祖”和“祖师”。祖师爷指的就是轩辕黄帝!

  掌握了本地大量原始材料后,蔡柏顺又延伸触角,先后到河南灵宝、陕西黄陵等地采风。接着深入史书海洋遨游,先后读了《中国通史》《中国原始社会史》《古代社会》《中国服饰》《建国后的考古新发现》《资治通鉴》及民族学、民俗学、美学等多门学科的著作,作了上百万字的笔记。

  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采风所得,互相影响,互相补充,融会贯通。他的眼前,豁然展现出古代先民奋争的一幕幕壮烈场景。黄帝、炎帝,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等人物,也活灵活现地在脑海里跳跃。于是,1987年初的严冬,他请了两个月创作假,把自己“囚禁”入地方铁路上的一间小房子,没命地干起来。此时,外边风雪漫天,室内冷冻如冰,但蔡柏顺的创作思路却如江河流水,一发而不可收。他把自己所经历的千种磨难,万般苦涩,汇入中华民族精神的积淀,越写越处于亢奋状态。有时不知不觉一坐就是十多个钟头,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寒冷。这里虽然离家只有8里路,但他从未回去过。两个月过去了,22万字的《中华第一大帝》诞生了。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华夏出版社一眼看中了这部著作,印量达1.4万多册。文艺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先后发了书评和书讯,给以高度评价。

  接着,他又完成了一部16万字的理论专著《炎黄二帝研究》,由华龄出版社出版,一次就印行5000册。

  前后两部著作,一部具象,一部抽象;一部活灵活现的人物画卷,一部扎扎实实的学术集成。一个独臂人,同时托出炎黄研究领域两颗明珠,就像并列于世的双璧。我们从中看到了蔡柏顺作为一名作家的灵性和一名学者的严谨。他在全力展示炎黄二帝形象的同时,也完成了自己倔强不屈的性格塑造。

  随之捧出的,还有30多集的《炎黄二帝》电视连续剧剧本。剧本里先民们艰苦创业的场景、含辛茹苦的心态,随处可见,且都刻画得淋漓尽致。距今几千年的生活,今人何得体验?未体验又如何写得活灵活现?不难想见,社会生活对断臂残儿的一场场折磨,小小年纪遍尝农田劳作之艰的特殊阅历,为蔡柏顺后来的创作,提供了多么难得的创作源泉。

  联结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宝地

  蔡柏顺著作的出版,黄帝研究热的兴起,引起了新郑市、郑州市、河南省文化厅、文联和文化部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蔡柏顺本人获河南省民族民间文化抢救工程特殊贡献奖,先后被评为郑州市劳模、河南省优秀残疾人,被选为郑州市政协常委,河南省政协委员,河南省残联副主席、河南省肢残协会主席,中国残联第二届主席团委员。在文化部专业技术职务评审中,他这个只有高中毕业学历的独臂汉子,被破格评为研究员。这是河南省群文系列当时送国家级参评并评上的唯一正高级职称。接着,他又先后被调任《中州纵横》杂志社主编,《传奇故事》杂志社主编、社长。

  伴随蔡柏顺荣誉和职务同来的,还有河南乃至全国的黄帝文化研究热以及黄帝故里的遗迹建设祭拜活动演进:黄帝故里修复办公室成立,修葺一新的轩辕黄帝故里1991年对外开放;在多方努力下,1992年新郑市把民间自办 “三月三拜轩辕”活动调整为官方为主举办;2005年升为郑州市政府主办;2006年始升格为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由河南省联合国家有关单位共办,主办方为河南省政府、河南省政协、国台办、全国台联、中国侨联、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等,郑州市政府、市政协和新郑市政府承办。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世界各地华人或云集黄帝故里宝地,或在当地举办“同时同像同主题同拜黄帝大典”。不仅促进了世界华人的祖国认同民族认同,也向世界传播了“尚和合、求大同”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提供了直观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一种范例。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我想,两个多月前,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和世界各地拜黄帝大典隆重举行时,不管有没有人联想到蔡柏顺,他胸中那颗饱经苦寒的心,都会跳动在盛大的拜祖仪式上——尽管他早已退休在家甚或病患在床。

  5月30日,正是端午节。柏顺兄选在这个日子走,莫不是又有采集、创作屈子的计划?只是,咱俩每年春节的相互拜年贺岁电话……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