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独臂汉与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www.workercn.cn2017-06-16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更多

  解国记

  6月2日,手机短信提示音响,是文友蔡柏顺的孩子所发:家父5月30日因病故去……

  我一阵愕然,脑海中顿现3月30日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谁会有人想到盛大仪式与他的关联

  那天,来自美国、俄罗斯、马来西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人华侨、各界来宾8000余人,齐聚河南新郑,举办丁酉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全国政协副主席马培华,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许嘉璐,河南省委书记谢伏瞻、省长陈润儿等,代表亿万炎黄后裔,向黄帝塑像敬献花篮,恭颂人文始祖功德,赞扬中华民族薪火相传业绩。

  我想,在这数以亿计人次收听收看或网上互动的盛大典礼上,有多少人会把它与一位年过七旬的独臂残疾老汉联系起来呢?

  说实话,当年我在新华社河南分社工作,拜读《中华第一大帝》(华夏出版社)、《炎黄二帝研究》(华龄出版社)两部著作后,当时也没法与我脑海中臆想的作者形象联系起来——他——蔡柏顺,竟是仅有一只胳臂的残疾人!

  那是1995年的一天,在我的办公室里,他用断臂抵压笔帽于桌上,另一只手从笔帽里抽出钢笔,在纸上艰难写字……

  就这样著述百万、被文化部破格评审为研究员,中国残联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受到江泽民等6位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接见?我惊异!

  及至深入了解他的身世和拼搏,我惊叹!

  娘捡回他一条命,命却残忍地折磨他

  1941年8月的一个夜晚,河南省新郑县城南大街蔡家,蓦然传来一声声男婴的啼哭。喜添贵子,本大喜事,谁知这婴儿竟使蔡家惶恐不安——他先天缺少左下臂。“不祥之兆,赶快扔掉”的议论,使他被丢在了荒野郊外。但善良的母亲,又含泪把他拣回,并取名柏顺——盼他似松柏长寿,顺度人生。

  谁知命运偏不让他顺。上小学,人家欢蹦乱跳,他却常磕磕绊绊,不时被讥讽嘲弄。小学后辍学种地,十二三岁的断臂儿应付各种农活。推粪车,用绳子绑住俩车把,套在脖子上,右手抓住一只车把,左断臂抵在另一只车把上;锄地,一只手抓锄柄中部,锄柄上端夹在断臂腋下;秋收用小车推玉米棒子,一只手把不住,经常人仰车翻,掉到沟里河里……

  严酷的现实使他感到自己凭体力立世的缺损。那么脑力世界呢?自己大脑不是不比别人缺少什么吗?于是,经过一番努力,考上初中,重回课堂,刻苦读书,进步飞快。初二那年,他以麦收为题材的4000字作品,居然被作家出版社采用,县里顿有名气。

  然而,社会并未忘记他是残疾人,并时时“提醒”他。由于语文成绩突出,上高一时蔡柏顺就斗胆考了一次大学,高中毕业后又考了两次。尽管成绩不错,但体检时却因断臂被拒之门外。

  大学上不成,工作没人要,曾与他山盟海誓的恋人分手。蔡柏顺苦闷、忧伤、哀叹:残疾人活着咋这么难啊!他跑到古老的双洎河畔,任泪横流。

  并非只有上大学才是唯一出路

  迎着凛冽的北风,面对漫天的飞雪,忽然,自己阅读的积淀将他重新唤醒。难道考不上大学就没有出路吗?高尔基上过大学吗?奥斯特洛夫斯基、爱迪生上过大学吗?华罗庚最初只是个杂货铺的学徒,因伤寒病一条腿致残,从未进过大学门,竟成为举世闻名的数学家呀……

  蔡柏顺终于从困窘中醒悟:并非只有上大学才是唯一出路。他鼓足勇气找到县教育局,请求当一名教师。教育局派他到最偏远的寺后张学校“代教”,于是他把一腔热血都浇在了自己的岗位上。一学期下来,学生、老师、领导都赞不绝口。于是他很快被调回新郑二中,先教初中,后教高中毕业班。要胜任这新岗位,就得加倍努力。从此,蔡柏顺没有了星期天节假日,自学了大学中文系大部课程。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这个高中生教的高中毕业班,成绩居然名列前茅。很快,他又被调到县文化馆工作。

  知识的力量,使蔡柏顺在重要的社会工作岗位上自立于“同事之林”;知识的武装,使这个断臂人在某些方面已经明显高出健全人一筹!这,不但终于使他忘乎“所以”──忘了自己是个残疾人,而且为他以后研究黄帝故里、塑造炎黄形象打下了坚实基础。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