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陈幼白:敦煌半生缘(图)
//www.workercn.cn2017-04-20来源: 天津日报
分享到:更多

  参加洛杉矶工艺品博览会

  把壁画艺术带到美国

  记者:后来您是什么机会去的美国?

  陈幼白:我本来是不想去美国的。从兵团回来,我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开了一家装饰公司,做广告设计。那时候生意不好做,干完活儿要不回钱来。1996年,我接到美国洛杉矶世界工艺品交流博览会的邀请。我是画传统壁画的,就带着我临摹的包括毗卢寺壁画、敦煌壁画在内的一些作品去美国参加博览会。到了博览会上,我的作品很快被抢购一空。这时我才知道,敦煌壁画在国际上声望很高,美国人认为敦煌的故事很神秘,这些作品代表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买下来挂在家里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记者:所以您就决定要去美国发展?

  陈幼白:博览会结束后,我决定留在美国学习一段时间。我去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观摩、学习,我发现,美国的博物馆收藏了世界各国的尖端艺术,从写实派、印象派到野兽派、抽象派,从安格尔、布鲁斯到莫奈、毕加索,整体看过来之后,真是收获很大。“大都会”专门有中国馆,里面就有真正的敦煌壁画。那么厚的墙体被切割下来偷运到美国,再一块块拼在墙上。

  记者:去博物馆给您带来哪些启示?

  陈幼白:我发现西方的艺术和东方的艺术差别很大。西方艺术有时非常夸张,追求一种自由奔放的感觉。当时我就想,如果把西方艺术和东方壁画结合起来,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我觉得应该能闯出一条路来。过去我一直在临摹祖先的壁画,但是临摹壁画毕竟是对着墙照猫画虎地画,没有自己的发挥,更没有自己的创造,这是我比较遗憾的地方。绘画不能只“师古”,不发扬、不创新是不行的。只有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东西,才能创造出艺术。单纯的模仿不是传承,也不会有发展。

  开创敦煌重彩画

  手法现代又不失汉风古韵

  记者:有很多画家走出去,学习西方的观念和技法融入到自己的作品里,但每个人领悟的度不一样,所以最终表现出来的作品也不一样。

  陈幼白:东西方艺术的融合,说起来容易,但在艺术实践中,如果做得不到位,有时就会出现张冠李戴的感觉。我一开始也是慢慢摸索,听课、看画展,找到灵感马上创作,画出的作品自己觉得不满意,就再去听课、看画展。我有好几年的时间,一直在重复这个过程,慢慢有了一些心得——需要保留的东西一定要保留,要舍弃的东西一定要舍弃。东西方文化肯定有互相融合的契机,西方画家也要借鉴东方艺术,比如毕加索,他看了齐白石的画以后,也在学习齐白石的画法。

  记者:您在东西方艺术的融合方面做了哪些具体的尝试?

  陈幼白:我在敦煌呆了16年,看的、学的都是传统的东西。敦煌壁画中的很多画法、技法是别的地方看不到的,比如重彩画法。壁画就是重彩,在墙上画,颜料不能稀,要有一定的浓度、饱和度。所以我把在美国学到的西方艺术的变形、线条、造型融合到敦煌艺术中,创造出一种新的风格——敦煌重彩画。这可以说是我的独创,目前还没有其他艺术家涉猎。我有16年临摹敦煌壁画的基础,又有16年在美国生活的基础,所以成就了这种画法。

  记者:那么您的敦煌重彩画与传统的敦煌重彩画的差别在哪儿?

  陈幼白:我的敦煌重彩画并不是把敦煌壁画原封不动照搬进画作,而是要凸显出中国与西方、历史与现实、传统与前卫的对应、碰撞、结合。在人物造型与构图色彩上,我力求创造现代的审美情趣,但又不失汉风古韵。让中国人能接受,外国人也能接受。其实这种尝试一开始并不顺利,后来画着画着,越来越得心应手。这种画法突破了中国传统绘画的颜色使用方法,用的是实色,这些鲜艳明快的颜色历经千百年也不变色。这是中国最古老、最传统的艺术。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