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王振华:秉承“工匠精神”的剪纸艺术工匠
//www.workercn.cn2016-05-25来源: 中工网——《山西工人报》
分享到:更多

  见到剪纸艺术工匠王振华时,他正在家中为一个老先生80岁大寿赶制金猴献瑞的剪纸作品。巴掌大的画稿上造型饱满、线条复杂,锯齿纹、圆点纹等剪纸符号应有尽有。画稿和10张万年红纸订在一起,最多一次刻10张,多了就粗糙了,这是王振华给自己立下的规矩。

  一件直径15厘米的剪纸作品要刻下去上万刀,一幅大点的作品能达到几十万刀。每一刀要求精准无误,稍不慎,无论前期制作多么精美,只能废弃。一盏孤灯、一把刻刀、一个自制的工作台,陪伴了王振华30年的剪纸梦想。他说当一个匠人确实要忍受常人难以想像的孤独寂寞,尤其是夜深人静、自己在灯下辛苦劳作时,连刻刀刻上纸的声音都听得清清楚楚。

  他每天七八个小时俯身工作台,一晃30年,他把剪纸当生活,乐此不疲。

  54岁的王振华是晋西工业集团的一名钳工。爱琢磨、喜欢干些精细活,这是工友对他的评价。

  自幼喜爱古典文学,有美术、书法功底的他,用刻刀刻出了《清明上河图》《观音百像图》《敦煌壁画》《百美图》《红楼梦剪纸连环画》《毛泽东书法》《兰亭序》《孔子讲学图》等作品。截至目前,他大大小小的作品有万余件。

  王振华28岁开始制作《红楼梦剪纸连环画》,全本有723页,每一页从人物、花草、山石,甚至一根头发丝,他都要自己精心设计、精雕细刻,400多个人物神态毕现,用时两年多时间。他说:“别人都是用眼晴读红楼梦,我是用刻刀在读红楼梦,这些红楼人物已经深深刻在我心里。”黛玉葬花、宝钗抱瓶被他刻得惟妙惟肖、呼之欲出。

  白居易的《琵琶行》有600多个字,他用阴刻的手法让这一艺术瑰宝以书法剪纸的形式呈现给世人。剪纸作品《洛神赋》中,人物面部端庄、衣袂飘飘、足踏祥云,配上他写的秀丽小楷,更具艺术观赏性。他的一组《飞天》剪纸作品中,繁复的衣饰线条只有两毫米粗,稍不慎,就会使作品前功尽弃,他需要有极大的耐心和手上的硬功夫。

  他因在剪纸艺术中有突出贡献被太原市政府评为太原市民间艺术大师,他的作品多次获奖,被省民俗博物馆收藏。他说,这些都不重要,一个人干自己想干的事内心是愉悦的。

  王振华对每一幅作品都要认真装裱,有的还要装入镜框,这些都是他的心血之作。“干这行要眼到、心到、手到,要下比绣花还要细的功夫。”王振华告诉记者。

  他一有时间就沉浸在剪纸创作中,工厂、家里两点一线,放下钳子,拿起刻刀,这样的跨界,对王振华来说早已习以为常。他说:“一拿起刻刀心就特别地静,好像和外界隔绝了一样,每天刻七八个小时有时候也心烦,可当完成一件作品时,那种愉快感和成就感是无法言说的。”

  他的剪纸费时费工、极具收藏价值,但目前收藏的人不是很多,他又不愿意去制作一些来钱快的窗花补贴家用。他说现在的窗花很多是机器制作,可这些不能称之为剪纸艺术,只能算印刷品,作为一名艺术工匠要不忘初心。

  王振华经常参加太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希望更多的年轻人爱上剪纸艺术,把这一传统手工艺传承下去。(司雁)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