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梁志:20年倾力传承传统弓箭文化(图)
//www.workercn.cn2017-02-25来源: 中工网——《劳动午报》
分享到:更多

  从修弓、做弓到潜心研制

  虽然没能做成射箭场,平时,梁志也会没事玩玩拿回来的这两把弓,没半年弓就坏了,“我一看弓反曲的部分坏了,但是弓把还是好好的,扔了可惜,就想着看看能不能修好。”这两把弓都是韩国产的玻璃钢弓,正好梁志的单位是做玻璃钢的,除了取材方便,他之所以动了修弓的念头,最重要的还是他从小就有动手能力强的特长,“我小时候看上什么,不像别的孩子管人要,而是自己做。”

  从弹弓到火枪,由于做的都是“凶器”,这让梁志的父母没少挠头,甚至在一次给别的小朋友做弹弓时,他的鼻梁骨都被钳子打断了。“我父母没少说我,但强迫我也没用。”梁志说。不过老人也是真有办法,梁志的父亲看到儿子这么钻研,并没有用强迫的办法打压,而是采取了迂回的方式。一次父亲去了城里的姑姑家,从梁志的表哥那搬回一箱子半导体元器件和书。“我回来一看,就不做火枪了,从这时候开始就鼓捣无线电,矿石机、半导体……这些一做起来连饭都顾不上吃了。”

  修好后,梁志一看修得还挺好,便又动起了自己做弓的念头。一回生二回熟,很快弓就被做好了,看着亲手打造的弓,梁志别提有多高兴。不过考虑到自己并非专业做弓出身,梁志还是想让专家看看行不行。于是他带着自己做的弓再一次来到了国家体委射箭处。在这里,他认识了自己的贵人——我国射箭名宿徐开才。

  “徐指导看我做的弓也觉得不错,就让我多做一些,他拿来帮着去卖。”于是梁志不断改进自己的制弓工艺,他的弓卖的也越来越好了。后来徐指导建议梁志试着去了解传统弓,这也让梁志初次了解到,射箭虽然是体育运动,但它也是一种文化的承袭。而另一个人则让梁志把推广传统射箭文化作为了己任,这个人便是时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知识产权署署长的谢素芳。

  “谢素芳是英国人,他一直都很喜欢中国传统射箭,并到世界各地推广中国传统射箭文化。他常来北京开会,一来就把我们聚在一起给大家讲一讲中国传统射箭。当时我们几乎没人研究这个,我就觉得自己的文化传统还要人家做推广,作为中国人挺惭愧的。”

  从此之后,梁志便潜心投入到传统弓的研究和制作中。2008年,梁志由于小儿麻痹症的影响从单位病退,这给了他专门从事这项工作的机会。

  梁志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不断发掘古代文献,学习古代弓箭的制作工艺,“各个朝代的弓,弓形都有差异,弓形的差异会造成弓的性能各不相同。比如清朝的长梢弓,特点就是射程不远,箭速不快,但这弓储能大,因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士兵跟将领都有铠甲了,这样的弓能射出重箭,穿透铠甲。加之骑射对于距离的要求并不大。而在早以前的话,就要求射箭远,减速快。可以说是特点不一。”

  学习古代弓箭工艺,并不等同于完全照搬,作为第一个把玻璃钢这种现代材料应用到中国传统弓制作中的匠人,二十余年来,随着梁志不断改良弓的制作工艺,让如今他制作的传统弓在箭速、使用寿命等性能方面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复合弓,通过梁志制作的弓,也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了中国传统的弓箭文化。

  本报记者 于彧/文 陈艺/摄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