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茅善玉:以申沪之音 颂时代记忆
//www.workercn.cn2016-10-27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十送里格红军,介支个望月亭,望月里格亭上,介支个搭高台……”秋意正浓,北京舞台迎来了一支动人的上海之音。上海沪剧院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打造的重头戏《回望》,亮相北京长安大戏院,并展开全国巡演。在沪剧《回望》中,风衣墨镜的上海白领美娅,从江西苏区老根据地太外婆黄英的守墓人口中,缓缓回望80年前——祖先们燃尽生命烛照理想的革命岁月。《回望》不仅吸收了地域风格的曲调,而且在剧中注入了年轻的因子,让先烈后代与慷慨赴死的革命者隔空对话。

  “现代感是我们创作时考虑最多的东西,如何用现代手法讲好80年前的革命故事,让当下的观众,特别是年轻的观众接纳这段尘封的长征岁月,沪剧必须要跟随时代发展而有所改变。”《回望》的总监制、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说。

  在上世纪80年代便荣获了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梅花奖的茅善玉,在《红灯记》《石榴裙下》等剧目中,以圆润清新的嗓音、精湛细腻的表演博得众彩。1984年茅善玉首上央视春晚,一曲婉转的《太湖美》,让观众体味到了江南音乐的精妙。2016年猴年春节晚会,她又为全国观众奉献了沪剧经典名段《燕燕做媒》……地方戏曲如何表现重大题材,如何在扎根当地的同时不断开拓市场,是茅善玉思考最多的问题。

  近年来,茅善玉重新整理复排了《芦荡火种》《红灯记》等经典剧目,同时也带领团队,创排了纪念甲午海战120年新编历史剧《邓世昌》。“尽管沪剧是地方剧种,但敏感地反映时代、关注历史,这是上海这座城市赋予沪剧特有的艺术品质。”在茅善玉看来,邓世昌以身殉海的家国情,与时下国人的中国梦一脉相承。

  从2013年筹划《邓世昌》开始,茅善玉带领团队,吸收了话剧舞美、京剧念打等多种剧种的表现手段,创造了一出全新的战争题材沪剧。传统的沪剧题材以“西装旗袍”戏见长,茅善玉希望沪剧在选题上能够不局限在家长里短,而延伸到宏大的历史时局,直呈历史场景,一展时代浪潮,使沪剧拥有更高的文化品格与历史厚度。《邓世昌》于2014年首演,后展开巡演,每到一处,都引起了热烈反响。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