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熊庆华:是农民,也是画家(图)
//www.workercn.cn2016-10-26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那时的孩子们不会总“窝在家里打游戏”;那时的他是全村有名的孩子王,领着大伙儿玩老鹰捉小鸡;那时的河塘,水还是清澈的,没有怪怪的味道,还能让他在夏天最热的时节,一猛子扎下去,抓着鱼钻出来。

  他笔下有一个动态的乡村故事,讲述着他看到的,听到的,理解的一切。他画笔下的农村有玩闹,也有琐碎和争执,有劳作,也有无休无止的打麻将。

  偶尔没有灵感了,他就骑着自行车,在村子里的田埂上绕圈圈。他到哪里都挎着他的相机,特别喜欢高速相机的连拍功能,拍孩子,拍鸟,拍天边的火烧云。

  他家二层小楼的白墙上,挂着来自欧洲新古典画家雅克·路易·大卫的名作《跨越阿尔卑斯山圣伯纳隘口的拿破仑》,左边是抽象表现主义大师保罗·杰克逊·波洛克的杰作,但是他的笔下,是农村最常见的手扶拖拉机穿行在泥泞的乡间小道,熊庆华说,在农村长大的人们,应该都记得“坐在上面被颠得五脏六腑都翻滚的经历”。

  他的故乡几十年如一日,经济发展缓慢。乡亲们的观念也几十年如一日,大伙儿更喜欢年画式样的传统风俗画,对熊庆华的“鬼画符”不怎么欣赏得来。

  村民们那些戳人脊梁骨的话,说了20多年,声音终于慢慢低了下去,消失了。

  现在的熊庆华,已经在北京798艺术区推出个人画展“永生的乡村”,单幅作品的价格超过了6万元人民币。他跟北京一家艺术机构签了约,有了每年30万元的保底收入。

  熊庆华人生的转机出现在2011年,他的初中同学雷才兵,走进这位连上网都不会的画家的画室,从堆积如山的画作里,挑出几十件来,一张一张拍下来,发在网络论坛上。

  “他没有受过严格的学院美术教育”,雷才兵向所有人介绍熊庆华,“但第一次看到这些画时真的打动了我”。

  有人不相信这些“极富生命力”的画,是出自一个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农民之手,“正宗的美院派冒充!”有人开价数千元,要买熊庆华的作品,有人干脆留下了联系方式。帖子的点击量很快达到数十万。

  熊庆华火了,也吸引了来自殿堂的目光。他修了新的画室,也用得起高档的颜料和正经的油画布了,5年里,他卖掉了200多幅画,总有收藏者或是媒体联系他,终于没人再说他的画“换不回一分钱”了。

  但除此之外,他的生活也并没更多的变化了。“以前该怎么过,现在还怎么过嘛”。

  他并不想顺着突如其来的名气往上爬,他的脚跟儿仍然扎根在乡村的土壤中,他的画也是。

  在老家的村子里,熊庆华依然闲时画画,忙时务农,偶尔做做木工。他不乐意去北京,不乐意去任何大城市。都市的钢铁丛林,会让他产生“饥饿感”,会画不出画。对他来说,“不能画画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张渺)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