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96岁韩中杰登台指挥《春节序曲》
//www.workercn.cn2016-07-31来源: 北京晨报
分享到:更多

  ■现场特写

  李德伦手书“中央乐团”牌子惊现

  7月29日下午,距离“中央乐团-中国交响乐团六十周年庆典音乐会”还有三个小时的时间,距离国家大剧院不足300米的北京音乐厅——中国交响乐团的“家”里,人头攒动,不算宽敞的二楼大厅,人们正在等待着一个非常特殊的图片展的开幕,将近下午4点半时,只见团长关峡和首席常任指挥李心草急匆匆跑到楼下停车场去迎接什么重要的人物到来,不一会儿,两人抬着一块沉重的长条木板上来,恭恭敬敬地竖立在李德伦的青铜头像边,原来,这竟然是多年前挂在中央乐团大门口由李德伦亲自书写的“中央乐团”的牌子,在场大多是中央乐团的老人,睹物思故人,很多人都惊喜不已,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这是“中央乐团-中国交响乐团六十周年”庆典系列活动的一个特别节目,这天下午,乐团在北京音乐厅举办了《中央乐团-中国交响乐团建团60周年图片展》。这个摄影展的艺术总监、摄影家陈雄拿出了在家里深藏不露十几年的这块老招牌,让这个团史60年的展览又有了更实在的“倚靠”,人们纷纷与这块牌匾合影留念,一位中央乐团合唱团的老歌唱家更是像见到多年未见的亲人一样,眼里含着泪花搂抱着牌匾合影。当晚执棒的八位指挥有半数到场,陈燮阳拿出手机请记者帮忙拍照,胡咏言和邵恩则分站在两侧,嘴里还一个劲地念叨着:“咱们的毕业音乐会都是在中央乐团!”李心草说,他的毕业音乐会也是指挥的中央乐团,20年后再见到这块乐团招牌,所有的记忆涌上心头,心情特别复杂和感慨。

  据说,李德伦虽然书法精湛,但不写隶书,所以为了写这块招牌事先练习了很长时间的隶书。关峡告诉大家,“这块老招牌是从垃圾堆里捡回来的,差一点儿就没了,今天能够见到要感谢陈雄这位有心人。”身为中央乐团子弟的陈雄告诉记者,这是1999年他从国交的垃圾堆里捡回来的,差一点儿就被垃圾车运走。“2000年我在拍摄一部纪录片时,故意问了很多乐团的人,没有人知道它的下落。它其实是国交的‘祖宗牌位’,是应该在‘家庙’里高高供奉起来的。”陈雄与乐团同岁,“我比乐团大16天,两周前我刚刚办理了退休手续。”看得出来陈雄对中央乐团的情感非同一般,更感受得到他对国交当年对这块牌子弃之如敝履的耿耿于怀。开幕式一结束,他立刻就把牌子扛回家去了。(北京晨报首席记者 李澄)

  60年辉煌跌宕

  令人感叹

  中央乐团-国交60年图片展上展出的乐团历史图片虽然不多,但都是最最精彩的瞬间,让人看了有一种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

  有一幅“1954年张宁和指挥中央乐团前身中央歌舞团管弦乐团排练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的照片,让人们能够了解到中央乐团的前世。而“1957年前苏联小提琴大师大卫·奥伊斯特拉赫与李德伦指挥中央乐团演奏莫扎特第五小提琴协奏曲”的瞬间,则是最早最值得中国音乐家骄傲的一次经历。“1958年中央乐团音乐家小分队深入基层为工农兵演出合影”和“星期音乐会,器乐小合奏”,记录着建团之初音乐家们的工作经历。还有1959年严良堃指挥首演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见证了乐团早年的辉煌。

  有一张颗粒粗糙、图像非常模糊的“卡拉扬在中国”的乐队排练照和卡拉扬、柏林爱乐与中央乐团合作在北京体育馆排练演出贝多芬《第七交响曲》的工作照,竟然都出自李德伦之手。而1999年“李德伦与斯特恩”时隔20年后再次合作成为两人之绝唱,演出结束后李德伦坐轮椅来到斯特恩休息室祝贺演出成功,斯特恩双手捧着李德伦的脸颊,那种老友重逢的激动和惺惺相惜,重新看这些中国交响乐的历史时刻,让熟悉那段历史的人有一种时光倒流的记忆铭刻。

  (北京晨报首席记者 李澄)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