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吴冠中与河北李村(图)
//www.workercn.cn2016-06-24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李村是艺术的试验田

    我坐在吴冠中房东家的土炕上,和陈吉堂聊天的空隙,隔着窗户向外张望,总觉得院里缺了点什么,仔细观察,才发现缺了吴冠中笔下那棵繁花似火生机勃勃的大石榴树。我问陈吉堂,你家院里那棵大石榴树呢?陈吉堂一脸茫然,哪儿来的大石榴树啊?我拿出画册,指着其中一幅油画《房东家》给他看。

    陈吉堂嘿嘿笑了,这是老吴给搬过来的。我问,当时你家院里没有石榴树吗?他说,有一棵,很小,在东墙角,不怎么结石榴,后来盖房子碍事,就刨了。

    李村石榴树很多,几乎家家都有,五月榴花盛开的季节,灰墙灰房顶的村庄像朴素的姑娘头上插满了红花,顿时添了几分姿色。吴冠中对石榴花情有独钟,但这些石榴树很难入画。不知是何原因,李村的石榴树大都种在墙角,虽有几簇火红的榴花映照在山墙或房檐下,树干却往往半掩于烂砖破瓦或杂物堆里,像一个衣衫褴褛的窈窕淑女,忍辱负重地蜷缩在阴暗的角落。吴冠中为她们感到委屈和不平,他采集全村石榴树的优势,画出一棵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大石榴树,安排到房东家院子正中央。红花绿叶的团状石榴树与黑、白、灰组合的长方形房屋形成强烈对比,给人很强的震撼力。

    吴冠中画完《房东家》,自我感觉很好,他把画摆在院里,让来串门的大娘大嫂们给提意见。大家先是一阵赞美,接着开始问这是画的谁家?吴冠中笑而不答,让她们猜猜看。这个说是东家,那个说是西家。有人问陈吉堂爱人,是不是画的你家呀?她说,这门和房子像,我家院里也没这棵大石榴树啊。邻居大娘说,石榴树倒跟我家那棵有点像,可这黑色屋门不是我家的。

    人们猜了十多家,还是没猜出画的是谁家,见吴冠中站在一边得意地抿嘴笑,便催促道,老吴,快说了吧,这到底画的是哪家?

    吴冠中呵呵笑着说,画的就是我这房东家!

    大伙一听都乐了,有个大嫂打趣说,老吴,你这本事够大的,能把别人家的石榴树搬到你这房东家,干脆给我家院里搬座金銮殿得了。

    另一个女人打趣道,别想好事了,老吴就是搬来座金銮殿,放到你家也不般配啊,我看给你家搬个柴火垛还差不多,烧炕不用到沙滩地里搂茅草了。

    吴冠中在这无拘无束的议论和欢笑声中,明白了群众不是画家,却懂得画面布局的是否合理,懂得怎么搭配才美,这种经验来自生活。

    认真观察生活,深刻体验生活,是吴冠中始终坚持的创作原则。为画一幅作品,他往往要观察数日才进入创作状态。

    杜秋亮现为鹿泉区退休干部,上世纪70年代初还是个20来岁的小青年,在李村公社写材料,负责通讯报道之类的工作,他给我讲了看吴冠中画向日葵的过程:

    那是一个星期天,杜秋亮在公社加班写材料,突然发现进来一个背粪筐的小老头儿,干瘦干瘦的,还有些驼背,他以为是来李村赶集的农民进院找水喝,也没太在意。小老头儿和谁也没打招呼,径直走到院子一角的几棵向日葵前,放下粪筐,拿出刷了胶的小黑板画起来。

    杜秋亮忙跑去问传达室的值班员,这小老头儿是谁呀?怎么跑到咱公社院里画画来了?值班员说,你不认识啊?他是吴冠中!听说在法国留学回来的。都来过好几趟了,每天傍黑人们下班后过来,来了就围着向日葵转来转去,也不知道在看什么。他这人挺怪的,很少跟人打招呼,眼里只有这几棵向日葵。

    杜秋亮耐不住好奇心,想看看他是怎么画这些向日葵的,便悄悄走了过去。吴冠中画得很投入,根本没发现身后有人。杜秋亮看了一会儿,也看不出有什么神来之笔,便回屋去忙自己的事。一篇稿子写完,已近中午,出门一看,吴冠中还在聚精会神画呢。他走过去再一看,不由大吃一惊,画面上的向日葵显然跟原型不太一样了,看着比真的还要美。金色花瓣上每个纹理都像人体的毛细血管,似乎能感受到血液的流动。他突然明白,吴冠中画这幅画之前为什么要观察好多天,他不仅把向日葵的纹理脉络研究透了,还赋予了它一种摄人心魄的灵性,让其有了生命的温度和感情。

1 2 3 4 共4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