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张焕财:种在庄稼里的“白日梦”(组图)
//www.workercn.cn2017-09-13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相继发表多篇文章后,张焕财发现自己“心中烧得坐不住”了。他拿着稿件去电视台、报社应聘过,也在西安小寨的人才市场交过50元存档费,“写清楚想当个文化人”,但每次都失望而归。跨过35周岁的“招人门槛”,他做文化人的梦想才终于死掉。

  即便丢掉了写作梦,张焕财依旧喜欢买书。有时妻子让他去进货,他却转到了旧书摊,最后空着口袋抱着一摞书回来。他家乡的房子里,如今依然塞满了三大柜书刊。

  女儿张琪对于父亲写作和拍纪录片的爱好,表示并不感兴趣。虽然书柜里一摞摞的旧书,让她小时候看了不少世界名著,初中时还得过全国作文三等奖。但高考之后,张琪把大部分时间用在了兼职促销上,性格外向的她更愿意和别人交流。况且,“我觉得他在这些地方并没有什么成就,感觉这条道路不是一条正确的道路。”

  听到这番话,张焕财感觉遗憾不已:“我女儿现在走向平庸了,没有理想,没有追求。”更多的时间里,他还是把精力放在了自己的新梦想上——打造独一无二的村民影像。

  村民影像让他看到了更广大的世界。因为参加交流和放映,张焕财在深圳与大学生谈论过拍摄心得,也和瑞士导游一起吐槽过当地的高生活成本。在举行“村民影像计划”培训的北京草场地村,村民作者可以和艺术家在一起彻夜聊天。即便东方鱼肚发白,也有人能通过一番慷慨激昂的发言让大家睡意全无。

  但最近张焕财越来越感觉到,以往的兴奋更像是电光火石,深深的失败感已经把那些荣誉抵消了。“现在我回家就有自卑感。村子里像我儿子这么大的,没有媳妇的是少数。我的房子上世纪90年代还可以,现在就破了。”他说。

  这个曾经扛着铁棍满村追混混的汉子,可能真的老了。几年前,张焕财还能像小伙子一样扛着石膏板爬楼梯,可他现在已经很少干重体力活了。不断攀升的岁数搞差了他的听力,还为他镶上了半口假牙。

  今年4月,张焕财又跟妻子请了20天的假,想要去剪片子。妻子虽然心里不情愿,但还是辞去在超市的工作,替他照看起劳保店的生意,“5个月总共少赚1万元”。

  以往张焕财的纪录片总是精益求精,光拍摄的素材就有100多个小时,然后再剪辑上1个月。但这次仅仅在20天内,张焕财就粗剪了3部片子,题材也从乡村的四季变迁换成追求冲突的焦点事件。“他似乎更加急不可耐,自己的风格可能就此丧失掉了。”吴文光说。

  “因为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下一次指不定什么时候才能去剪片子了。”张焕财说,“吴文光老师总是保护我们,说我们的好话。但是我也产生怀疑,我的片子到底有没有价值?”

  从写作到摄影,张焕财持续做了近30年梦。如今他不得不承认,“文化是个没用的东西,它不能改变命运,只会把农民变成村里最落后的人。”张焕财顿了一下,继续说道:“但我始终认为农民有追求艺术梦想的权利,这应该是平等的,不是有些人可以决定的。”

  12年前,正是抱着这样的念头,张焕财踏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张焕财记得,在草场地的最后一晚,他爬上了屋顶,用镜头慢慢扫过房子、铁轨与晾晒的衣服,火车的汽笛声从不远处飘来。第二天,村民作者就要挂着“价值10头大肥猪”的摄像机回家拍片子了。那个时候,张焕财感觉自己从未离梦想这么近过。(史额黎)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